文明风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培育 > 文明风尚 > 正文
灵璧县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

2024-05-11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近年来,灵璧县以“三小”推动“三大”为抓手,深挖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积极营造民风淳、村风清、家风正的良好社会氛围,弘扬文明新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小民约”带来“大转变”

  “还是咱们村规矩改得好,事主和客人都方便。”灵璧县禅堂镇凤河村一位村民说,“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陋习早该改一改了。”该村先后4次召开村民代表和全体党员会议,广泛征求村规民约修订意见建议,形成“十要十不要”村规民约。倡导“婚事新办、白事简办、其他事不办”,实现红白事不发烟,本村亲朋好友一律不进行酒宴答谢,受到村民的广泛好评,带动周边村争相效仿。

  灵璧县以乡村治理为着力点,以乡风文明引领为切入点,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的通知》,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形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良好新风尚,让村规民约治理陋习,让移风易俗“公约”成为村民自治“法宝”。

  “小积分”兑换“大文明”

  凭借积分,一分钱不花,就能把“信用积分超市”的东西领回家。近日,灵璧县冯庙镇吴杨村的“积分超市”里热闹非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拿着所获得的“积分”排队等候兑换物品。村民吴大姐说:“没想到信用还可以当钱花,还真给我们带来不少好处,以后我会参与更多志愿活动,赚更多积分。”

  “我们村成立积分超市,就是鼓励村民参与村里的公益活动,参与文明村创建,让大家爱护村里的环境,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凝聚正能量,弘扬新风尚。”吴杨村党支部书记吴合东介绍。

  “积分制”让文明有“分值”更有价值,有助于弘扬文明新风。灵璧县越来越多的镇正在推广这一做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显著提升。

  “小组织”发挥“大作用”

  “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是为咱老百姓办好事。以前,想简办又怕别人说小气,现在村里劝导队主动上门劝导不让大操大办,这样不仅减少了‘人情债’,也能节约开支。”游集镇杜庄村村民王永发说。

  今年以来,游集镇杜庄村红白理事会时常组织移风易俗劝导队队员,身着红马甲,走村入户,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以及《灵璧县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等宣传材料,耐心向村民讲解移风易俗各项规定,答疑解惑,并与即将办事家庭签订简办承诺书,鼓励事主红白事到“新风堂”举办。

  如今,红白理事会已成为灵璧县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县310个行政村均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理事会制度及婚丧嫁娶制度,对村民家的婚丧事宜进行劝导,确保不铺张浪费。(拂晓报 杜宇)

编辑:詹翔
一审:李杰群
二审:李媛媛
三审:李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