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14051298/2024-00017
发布机构: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24-02-26
信息名称: 一图读懂 | “5+X”未来产业体系
文号:

一图读懂 | “5+X”未来产业体系

根据《徐州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我市将加快培育氢能与新型储能、深地空间利用、第三代半导体、细胞和基因技术、通用人工智能5个成长型未来产业,谋划布局零碳负碳(碳捕集利用及封存)、前沿新材料、虚拟现实、生物育种等前沿性未来产业。

 培育5个成长型未来产业 


氢能与新型储能将围绕构建“制储运加用”氢能全产业链条,推动“氢能+工程机械”全场景应用,有序推进独立储能电站规划建设,以场景牵引带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 

深地空间利用则瞄准推动“深地科学—装备制造—空间利用”链式发展,拓展深地空间开发利用领域,重点支持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深地智能建造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加强前沿基础研究。

第三代半导体将以发展相对成熟的碳化硅(SiC)、氮化镓(GaN)材料为切入点,在做大做强半导体先进封测环节的基础上,推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器件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着力打造全国半导体产业发展高地。  

细胞和基因技术依托徐州医科大学肿瘤生物治疗国地联合实验室、江苏省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攻关,深化产医融合发展,实现从技术创新到临床试验再到医疗保健全链条闭环。

通用人工智能重点支持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加大人工智能相关研发投入,开发信息感知、智能决策、精准控制、无人驾驶等一体化工程机械。面向安防、教育、医疗等领域开展“AI+”产品应用,加强服务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有序建设未来产业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小型超算中心等算力设施。

 关注一批前瞻性技术方向 


紧跟世界科技前沿,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瞄准零碳负碳(碳捕集利用及封存)、前沿新材料、虚拟现实、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多方向、多路径开展未来技术预研。 

零碳负碳(碳捕集利用及封存)重点推动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直接空气碳捕集与封存等零碳负碳技术研发,推动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技术在能源系统、工业领域率先应用。

前沿新材料重点关注石墨烯材料、智能仿生材料、3D打印新材料、先进激光材料等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一代材料,革新一代装备。

虚拟现实瞄准文旅、教育、建筑等特色领域应用,大力开展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内容生产、数字孪生等技术攻关,提升关键器件、终端外设等供给能力。

生物育种以关键目标性状选育和核心育种技术开发为主攻方向,提升甘薯、大蒜、小麦、水稻、大豆等农作物育种能力。支持丰县、沛县等地加快盐碱地治理开发利用,探索培育和筛选盐碱作物。 

同时,密切关注未来网络、合成生物、量子科技、类人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持续多方向、多路径开展不确定性未来技术预研,根据未来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及时更新和扩充重点发展方向。

 八大行动加快未来产业培育 


根据《徐州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围绕打造“5+X”未来产业体系,我市将实施技术攻关、中试孵化、强企育链、场景建设、人才集聚、金融赋能、创新治理、开放合作八大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全链条发展生态,打造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到2026年,建成一批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和培育一批战略科技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建成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重大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或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创新成果;孵化和培育一批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建设和开放一批前沿科技创新应用场景,积极争创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氢能与新型储能、深地空间利用、第三代半导体、细胞和基因技术、通用人工智能5个未来产业实现从小到大,零碳负碳(碳捕集利用及封存)、前沿新材料、虚拟现实、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实现从无到有。




来源:徐州发布


附件下载:
视频:
相关报道:
相关文件:
相关专题:
图解: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