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大庆站 >> 铁人精神城市精神
性格泼辣的川妹子谭明淑
发布时间:2024-03-18      来源:大庆晚报    

核心提示

利索的短发,坚毅的眼神,条理清晰的谈吐,虽已过耄耋之年,但这些仍能显露出川妹子当年的精明干练。

笑呵呵的谭老,很谦虚,“我那时很普通,没有什么可说的,也不值得一写”。但随着谈话的深入,当年的她,性格泼辣、处事果断的形象,越发显得立体起来……

老会战谭明淑

和泥光脚踩

谭老1963年投奔丈夫来到油田时,正是钻井指挥部因“五把铁锹闹革命”这一标杆在全战区极富盛名之时。

从全国各地城镇、农村汇集而来的妇女们,摒弃“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传统观念,响应会战工委的号召,自发组织起来,发扬“南泥湾”精神,开荒种地,解决会战职工的温饱问题,用勤劳的双手实现自身价值,从而保证石油大会战的顺利进行。

“23岁的我,就是在那个轰轰烈烈的大生产活动中,来到大庆油田的。”谭老说。

“初来乍到,和我一样新来解放村的家属只有3人。3个女人一台戏,听说杏树岗、三十井的上万个姐妹,都组织在一起,扛起锄头开荒种地,我们3个落单的女人坐不住了。凭啥同样有手有脚有觉悟,人家开荒种地为大家,咱还围着锅台为小家,我们3个人决定,主动出击,找组织,提申请,积极参加生产劳动。

“达成一致,我们立即出发前往钻井指挥部生活基地三十井。从解放村到三十井,要穿过一个冻了冰的大水泡子。我在四川老家从没见过冰,蹑手蹑脚走在上面,生怕踩塌了冰面掉进水里。

“抄了近道,路程也并不近,为了鼓劲解乏,我们3个人边走边唱起红色娘子军的军歌,一直唱到了三十井。

“没有啥客套话,因为还未开春,我们被暂时分到了副业队。副业队是个全能队,能工巧匠随处可见,除了会种地,木工、油漆工、玻璃工、瓦工一应俱全。那会儿正在盖成片的干打垒,我分到的工作是脱土坯。和泥用不习惯二齿子,索性脱了鞋直接光着脚丫踩,然后装进木槽踩实压紧,脱出一个个土坯。

“当时的3月,天儿还相当冷,水浇在泥巴上,立马就冻出了冰碴,仗着年轻,身体壮,不怕苦,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到了5月,挖了一口近百米的水井。因为当时缺少大直径的管线,为防止井壁塌方,也为了长久使用,水井从底到上,都是由木工师傅用木方一根一根堆到井口的,这也让我大开眼界。”

湿鞋落病根

谭老说,可能是因为当时年轻,现在说起来都觉得苦的生活,那会儿并不觉得。

干打垒要赶工期,往返解放村与三十井之间,要浪费很长的时间。谭老就搬到工地附近的临时宿舍,那是一栋还没有安窗户的砖房,一字排开的木板通铺上,还留着一层清雪。15个人就住在这栋内外基本上没有温差的房子里,仅靠着一个原油炉子取暖,但女人们仍旧叽叽喳喳,乐观的情绪丝毫没有被眼前恶劣的居住环境所影响。

在那代人的眼里,“艰苦的环境能磨炼人的意志”,“大风大浪中,才能历练出英雄本色”,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昂扬向上的正能量,才有了创造惊人奇迹的条件。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正是在这种艰苦环境中,吃苦耐劳、性格泼辣、扎实肯干的谭老,在一众家属中脱颖而出。在一次家属队长选拔中,她受到了姐妹们的一致推举。

当上家属队长,就意味着自己要比别人起得更早、干得更多……

那年5月,已经开始春种了,但天气还是特别冷。被水湿透了鞋的谭老,本想回到基地把布鞋在暖气上烤一烤,却突然接到开会的紧急通知,她就穿着湿鞋进了会场。

“湿透的布鞋,让我觉得凉气顺着小腿往上涌。会开完了,我想站起来尽快去把布鞋烤干,这才发现腿已经木得不会走了。我以为是坐的时间太长,压麻了腿。就对着双腿一边拍打,一边活动,勉强挪着走出了会场。

“让我没想到的是,一夜之后,双腿的情况不但没有缓解,而且越来越严重,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得抬不起来,一侧的小腿上还生出了指甲盖大小的红圈。当时,因为有太多事情需要我来决定,我并没有把腿上的红圈重视起来,仍然忍着疼痛,艰难地赶到队里。直到两三天后,我发现红圈从小腿扩大到了大腿,并向躯干蔓延,这下我害怕了。到卫生所时,大夫急了:‘这么严重你咋才来,这是风湿病,再耽误就成风湿性心脏病了!’我不得不卧床治疗了40多天,领导为了照顾我,把我从生产队长的位置换下来,让我暂时去食堂当管理员。”

唯实不唯上

后来,种田是把好手的谭老,在恢复健康后,被组织上调回到了当时的大田队,从事农业生产。

谭老,是个“干一行、钻一行”的有心人。在四川老家种地时,她就对庄稼的种植有自己的心得。

来到大庆后,土地的性质、作物种植的月份、耕种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老经验用不上了,一切都得从头摸索。

在大田队,她天天深入田间,把所有的精力都扑在了农作物上,细到播种的个数、间距的长短、影响作物长势的因素等等都了然于心。辛苦的付出,得到了超值的回报。十多年下来,她已经成为了钻井生活基地中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

可行家里手,却在一次春耕前,遭遇到了“挑战”。而且挑战她的人,不是别人,是她的领导。

“唯唯诺诺、唯命是从、不较真儿、不坚持真理,那还当什么共产党员!莫说是领导,谁在种田的问题上瞎指挥都不行!如果影响到来年的粮食产量,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谭老直到现在也这么理直气壮地说。

据谭老讲,当年家属生产队的作物种植,有严格的规范。这位领导一上来,偏要改变已经多年成熟的种植经验。把原本一个坑2个苗改成3个,而且要密集种植,谭老一听就炸了。她找到领导,把多年积累出的经验讲给领导听。可是不管怎么说,领导就是不听,对谭老他们的经验主义嗤之以鼻,固执的要打破常规,不破不立,要求谭老带领的大田队,必须按他的方案执行。

谭老知道,要按照这位领导的意思干,秋收粮食减产甚至绝产是必然的结果。想到这里,她拿出往年的数据,据理力争。

她的执着得到了全队家属的支持,谁也别说谁有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争论没有意义,最后两方各退一步,本着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稳定,大田仍按原有的经验种,从田中辟出几垄地,按照这位领导和谭老的方式分别进行对比试验,并立下“军令状”,到秋收时,如果领导这方的农作物产量高于谭老的产量,谭老愿意补齐由此产生的所有损失。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一旦输了,倾家荡产都赔不起。许多好心的姐妹就劝她,跟领导较这个劲儿,除了得罪人,能有什么好果子吃,他想胡整就随他去呗,出了问题自然由他负责,如果他赢了,咱不但丢人,还赔钱,图个啥呀!谭老却说:“那怎么行,保证粮食丰收是咱们的责任,再说,我要没这个自信,能签这样不平等的‘军令状’吗?”

谭老的自信和对这块土地的熟悉程度,让她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望着那几垄东倒西歪,濒临绝产的苞米秆,这位领导一脑门子的汗,如果真按照他的方案来,那可真毁了。

红色传承

母亲的记忆满满正能量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母亲的会战记忆满满的正能量。母亲做人、做事的风骨,让许多人为之敬佩。

她常告诫我们,人要正直,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见解,要以大局为重,要坚持真理,要认真好学,并善于在成功和失败中总结经验,这才是共产党员实事求是的好作风、好做法。

母亲一身正气,以身作责,她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树立了做人、做事的标杆。

文/摄 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伏虎

 
 责任编辑:李 红艳
  聚焦大庆 更多>>
·我市高层次人才国情省情市情研修班圆满结业
·未来,我们将看到这样的大庆
·大庆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活动正式启动
·大庆市"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启动
·我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推动废旧资源循环再生 让废弃物释放绿色潜力
·大庆全力守护“多样”的精彩
  主题活动 更多>>
未标题-5.jpg
8033007_30675bb0-d835-4374-be2c-6ee35153b8e2.jpg
微信图片_20240401102036.jpg
8024886_2fbe8020-8e47-4e05-bd2a-51d93403907f.jpg
8024709_f33ec4fb-2e03-4d53-8d77-3817137da053.jpg
8023417_b3a0d10f-8dad-475d-8614-36699e684d3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