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大庆站 >> 铁人精神城市精神
刘金堂受感召递交入党申请书
发布时间:2024-05-11      来源:大庆网    


老会战刘金堂

核心提示

79岁的刘老,是西宾街道远望社区向本栏目推荐的老会战。别看岁数不小,他可是社区的活泼分子,有啥大事小情,都缺不了他。自然,他也成了此次采访的首选对象。

刘老算是老会战中的“年轻人”,大概因为沾了点“年轻”的缘故,看上去也比实际年龄要小得多。身材清瘦、开朗健谈、思维敏捷、记忆超群,这都给采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一印象

刘老,用今天的话说,是个文艺青年。伊春招工临来油田时,正赶上1964年的五四青年节。因为他参演了一出山东吕剧《魏隆民忘本回头》,耽误了行程。这也让他有机会在接站车到来之前,细细地对当年那个四等小站——萨尔图站,来了顿通体扫描。

刘老说:“我扛着父亲花三块五毛钱买的行李下了火车。当年萨尔图火车站的站舍,是栋俄式的,不超过200平方米的小黄房子。穿过站舍,在出站口一望,十几步远,就是漫无边际的草甸子。

“已是五月,可草甸子下的沼泽地上,仍布满着层层晶莹剔透的冰碴。空气中弥漫着细小的黑灰落在脸上,用袖子一抹,就成了京剧花脸。自然形成的路面上,乌漆墨黑。奇怪的是,偶尔蹿出的都是黑鸡、黑猪,当初以为是品种的问题。

“听火车站的人讲,天空中飘的黑灰,是周边一些人家烧原油取暖、做饭的油烟形成的。落到衣服上,沾得牢实,浅衣一过烟,立马变黑,更别说这些整天在这环境中跑来跑去的鸡、猪,情愿不情愿,都得披件‘油’大衣。

“当时,萨尔图的商业中心都集中在铁西。横穿铁东铁西的天桥还没有搭建。只是在铁轨间垂直铺了些等高的木方,方便行人、自行车和汽车通过。

“要买日用品、邮信、打电报、看电影……都要通过这条小道去铁西。我是回民,当年只有铁西有家回民饭店,还有一家回民的肉类供应点,所以时常光顾,即使不买啥,休息时也要去逛一逛,算是给单调的生活平添点有限的乐趣吧。”

雨中磨炼

吃得苦中苦,才知甜中甜。在那个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青年人讲的是要在大风大浪中磨炼意志、锻炼成长。这不,刚来到油田,在教导队受训的刘金堂,就迎来了一场雨中抢土坯的考验……

刘老说:“新人来到油田,要先进入准军事化管理的教导队,进行三个月的政治学习和会战传统教育,还要在今天的果成寺西的中林泡附近,参加干打垒建设。”

1964年的夏季,雨大。有天下午,累了一天的刘金堂和他的伙伴们,都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忽然,远方传来轰隆隆的雷声,窗外阴云密布,眼瞅着雨就要落下来。

“不好!这两天脱出来的十几垛土坯还没遮没挡地立在空地上,大雨一下,几天的努力就白费了。全宿舍的人,连雨衣也顾不上穿,就快步向门外走去……”刘老说。

“不想却被站在门外的队长和指导员给拦住了。我们嚷着:‘队长,不把土坯移到棚子里,就浇成泥巴了!’没想到队长却命令我们,马上回宿舍休息,一切行动听指挥。这下把我们弄蒙了,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遇到危险时,不应该挺身而出吗?可这是队长下达的命令,必须服从。我们心情忐忑地重新回到床上,不知不觉睡着了。”

当刘金堂和伙伴们被一声尖厉的集合哨声惊醒时,外面已是天雷滚滚,大雨滂沱了。

刘老说:“我们在大雨中集合,受命迅速将十几垛土坯移到不远处的工棚之中。所有人顾不上如注的雨水,有劲的多搬,没劲的少拿,多跑几趟。就这样,一直干到后半夜,十几垛土坯全部转移完毕。这连风带雨的,多数人开始感冒发烧。

“119人的教导队,为抢救土坯感冒的消息,惊动了会战工委。宋振明指挥非常重视,派油田医疗队为我们医治,还现场熬制中医汤药、姜汤,并给每人做了可口的疙瘩汤。毕竟年轻,抵抗力强,病情很快就好转了。打那以后,在我们眼里,就没有什么吃不了的苦。”

我要入党

我要入党!这句话对于那个年代的青年人来说,是发自内心却无以企及的渴望。刘金堂也是如此,促使他坚定这种信念的,是他亲历的两件事。

刘老说:“教导队培训结束,我被分配到了油田总机械修理厂铸钢车间。一天,临近下班时,忽然听到车间外有人喊:‘着火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往外跑。出门才看到一处原料库房冒起浓浓黑烟。院墙高,又找不到梯子,正在我们焦急时,现场一位领导高喊:‘共产党员站出来,搭人梯翻墙救火!’话音刚落,十几个人已经跑出人群,搭成了人梯。很快, 院门被打开,党员吴少尉扛着一筐嘎斯石向外奔跑。嘎斯石遇水会沸腾发热,极易烫伤皮肤,他不顾个人安危,一直把那筐嘎斯石扛出很远才放下。还有的党员背出了发热的氧气瓶,一边喊着大家躲远点,一边向远处草原上跑。这东西一旦爆炸,比炸弹还厉害。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1965年五一节。我们接到上级部门通知,当天凌晨4点,前往南一路西侧的一片沼泽地挖管线沟。虽然已进入5月,但沼泽中刚融化的积水还是凉得刺骨,穿着水靴下去,双脚从生疼到麻木,就是几分钟的事儿。

“这时候,指导员的喊声再次震撼到我。‘共产党员,站到队伍最前面来……火线成立党员突击队,要干在前面,做出榜样。’看到党员们一个个走到队伍前面,那种崇敬羡慕之情,再次涌上心头。为了让大家能暖和点,队长和指导员给每人斟满了一碗酒,然后,就一个个下到没膝深的冰水中,用铁锹一锹锹地挖。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跳进水中。凉意一下子就透过水靴传到脚底,虽有那碗酒打底,仍然冻得直打哆嗦。我劝旁边一位年纪大的党员,去暖和一会儿。可他说没事,这点困难都坚持不了,还能干点啥。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这两件事让我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渴望越发强烈,并向组织上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与指导员的谈话中,我对他说,每次遇到艰险时,你都要喊一句,共产党员站出来。我亲眼看到他们干的是最苦的活儿、最危险的事儿,冲锋在前,不怕牺牲,我愿意成为他们中的一个,请党组织考验我。

“从那天以后,我事事按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组织的培养下,我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了党组织。”

哭念铁人

说起刘老和铁人的缘分,还要追溯到补拍“石油大会战誓师大会”和“第一车原油外运”两个历史瞬间的时候。当年,被抽调到大庆文艺宣传队的刘老有幸参加了这组文艺纪录片的拍摄。会战指挥部调用了当时仅有的两台蓝色小客车服务拍摄。

刘老说:“我们这台车已经坐满了人,铁人上车时,大家马上起身,给他让座。他笑呵呵地用双手示意大家坐下,自己就坐在引擎盖子上,一点架子也没有,就像一位淳朴的老大哥。到拍摄地还有段路,我们几个小青年就提议让铁人表演节目。他又憨厚地笑了,说:‘给你们演节目,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吗?’看推脱不过,他就来了段秦腔《三滴血》,有板有眼,高亢有力,赢得了阵阵掌声。

“车子在东风接待站北侧路边停了下来,大家都急着要下车。铁人说:‘你们别急,这地方积雪深,还没完全化开,底下有暗流。这样,我在前面走,你们沿着我蹚出来的脚印走。’说完,他就第一个下了车,脚呈八字状,小心地往前蹚。和我们同车的词作者薛柱国、作曲刘巩祥一下产生了创作灵感,写出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踏着铁人脚步走》,至今仍在传唱。

“几个月相处下来,铁人和我们建立了很深的友谊。我们年轻人和他见面,不再拘谨,甚至敢和他开玩笑,叫他老铁。老铁也在我们面前表现出了他的那份童真。我们常乘小客车去拍摄点,当时天气还比较冷,车窗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铁人就握紧拳头,在窗上印出几个‘小脚印’,看着很好玩。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印,每个车窗上都印出了大大小小、一串串的‘小脚印’,这成了我们这台小客车上的独特风景。

“离开剧组,暂别铁人,我们仍沉浸在那段幸福时光中。1970年5月,突然传来个小道消息,让我们心情沉重。老铁病了,很重!没多久,从北京回来的人,证实了这个消息。我们都想去看看他,可组织上没批准。我们在心里默念,希望他能渡过难关,回到我们身边。一天,领导召集我们开会,主席台上放着一筐苹果。领导说:‘这是老铁从北京邮给大家的,只有两筐,另一筐送给了会战指挥部的领导,足见老铁对我们格外关心。今天,把苹果分给大家,每人一个,算是了却老铁的心愿吧。’

“看着手中的苹果,就像见到了老铁本人,谁也舍不得吃,就放在自己的枕边,每天闻一闻……”

刘老说:“老铁啊,当了全国劳模,当选了中央委员,他仍然身不离工作,人不离群众,吃了一辈子的苦,遭了一辈子的罪。正是他们舍生忘死的工作,才有了大庆的今天。老铁啊,今天的大庆有了高铁,有了飞机场,我们多想您能回来看一眼啊……”说到这里,刘老已经泣不成声。

红色传承

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

父亲一生朴素,一件衣服能穿上好几年。每次要给他买新衣服,他都不让,说自己的衣服也没坏,还能穿。他有一条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买的围巾,那是他第一次拿工资时买的,都已经脱了线,但他仍然舍不得扔。他说,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不能忘本,不能忘了艰苦奋斗的好作风。要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油田的建设上,这样,在回顾一生时,才会发自内心地说,我对得起党交给我的这份工作,对自己那段光荣的会战历史无怨无悔,这就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文/摄 吕思奇 网格员 耿聪 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伏虎

 
 责任编辑:李 红艳
  聚焦大庆 更多>>
·我市高层次人才国情省情市情研修班圆满结业
·未来,我们将看到这样的大庆
·大庆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活动正式启动
·大庆市"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启动
·我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推动废旧资源循环再生 让废弃物释放绿色潜力
·大庆全力守护“多样”的精彩
  主题活动 更多>>
未标题-5.jpg
8033007_30675bb0-d835-4374-be2c-6ee35153b8e2.jpg
微信图片_20240401102036.jpg
8024886_2fbe8020-8e47-4e05-bd2a-51d93403907f.jpg
8024709_f33ec4fb-2e03-4d53-8d77-3817137da053.jpg
8023417_b3a0d10f-8dad-475d-8614-36699e684d3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