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旅游

春暖花开“杏”福来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2022-04-28

  四月的准格尔大地,有着独特的美。位于沙圪堵镇福路村的万亩杏树基地里,一树树花开成海,一朵朵枝头闹春,杏花香沁人心脾,人们漫步在花影婆娑下,嗅着空气中弥漫的杏花香气,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与“杏”福的味道。

  “那儿的杏花开得好,又漂亮,带着孩子可以满地跑,玩得特别开心。”去过杏花基地的刘丽梅,每每想起,还有点意犹未尽。每到花开时节,会有不少游客循香而来,走进杏花如雨的诗意乡村福路村。“杏花节”也成为福路村乃至准格尔旗推动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

  如今的万亩杏树基地,在2007年之前,还只是一片荒山,更是与“美丽乡村”不沾边。位于浅山丘陵的福路村一直饱受干旱缺水的困扰,这个“瓶颈”长期以来制约着当地的农业发展,村民靠天吃饭,收入微薄。

  十几年前,本土企业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面临着生产原料不足的困境。为了保证原料供给,从2008年开始,公司经过科学论证,在沙圪堵镇福路村规划建设1万亩杏林博览园和与之配套的2000亩育苗基地、杏林原料基地。公司以土地承包的形式,与沙圪堵镇福路村和特拉沟门村签订合作协议,租用村民的土地种植杏树,把第一车间“延伸”到山坡地头,杏林原料基地成为了高原杏仁露公司的“原料车间”,退耕还林的农牧民变为产业工人。万亩杏林让福路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杏花村”,农民通过杏林管护工作赚取固定工资,企业也有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公司辐射带动全旗10个苏木乡镇、3.5万户农牧民增收致富,实现了双赢。

  为了延长产业链,公司以杏肉为原料研发出了酸杏汤,并推出以当地小果类为主要原料的烘炒类产品及果脯类蜜饯产品,一颗颗小小的山杏通过一道道工序,走向市场,变成了老少皆宜的休闲食品。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战先告诉记者:“我的理想是给荒山‘披绿装’,给老百姓传‘致富经’。”如今,一条“杏”福产业链正在这块土地上不断发展完善、不断延长。在沙圪堵镇刘家渠村2000亩的杏林中,有一家就地取材的食品加工厂,这是王泽源父子开办的炒杏仁厂。这家工厂以当地的纯天然野生杏仁为原料,生产炒杏仁。

  人还未到,远远地就闻到了从厂里飘出来的杏仁的香气。车间里,伴着脱皮机的高速转动,白胖胖的杏仁像雨点一样落入桶中,流水线上,泡好的杏仁在炒货机里翻滚,流水线末端,炒好晾凉后的杏仁经过包装、封口、喷码等一系列操作,很快就“新鲜出炉”了。2016年,王泽源辞掉稳定工作,和父亲王玉林一道回乡,成立了准格尔旗源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专门做炒货、坚果。他们从村民手中收购杏核、杏仁,反复试验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把炒杏仁的口味调到“最佳”。他们线上开通网络销售店铺,线下积极寻找经销商,主打旅游市场,在周边旅游区、特产店售卖。经过几年的市场开拓,“杏”香飘出内蒙古,而王泽源和乡亲们的“杏”福之路至此开启。2021年,福路村依托当地的万亩杏林基地注册成立内蒙古粮沣源农牧业有限公司,发展传统杏茶制作经销,探索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多方面发展村集体经济,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生态宜居村庄”为一体的美丽乡村,让“杏茶”成为“杏福茶”。

  山杏虽小,却带动农民实现增收致富,撬动了一个产业,蹚出一条通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幸福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