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莆田文明网 > 文明创建频道 > 道德建设 > 内容页  返回首页

身边的榜样|驻村第一书记薛磊:为群众打造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发表时间:2024-05-09  来源:涵江区委组织部

  初到张洋,涵江区新县镇张洋村驻村第一书记薛磊总会用着不太流利的本地话同群众打招呼,而今,群众远远看见薛磊,便会“薛书记、薛书记”热情招呼着。一个简单的转变即是对他三年驻村工作最大的肯定。

 

▲张洋村鸟瞰图

 

  张洋村先后获评莆田市2021年度首批市级人才驿站、三星级乡村旅游村、莆田市2022年度乡村振兴示范村、莆田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实践基地;2023年被列入第一批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对象名单、被命名为福建省卫生村。落地企业被福建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授予“科普教育与技术示范基地(2023—2027年)”。

 

 

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

 

  驻村以来,薛磊始终坚持把建强党组织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把班子搭好、队伍带好、阵地建好、制度抓好,着力构建以党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运用“全市一张图”平台,形成以党员为核心、群众为主体的工作合力,及时发现并解决群众诉求。

 

▲薛磊(右一)带领党员群众打捞河道漂浮物

 

  两年多来,顺利完成10余次大型活动、防抗台风、撂荒地整治等任务;开展清除河道漂浮物、安全生产检查、宣传平安三率等日常工作以及拆除危房、抢修塌方道路、抢救涉水车辆等紧急事件,身体力行带领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为民办事促进乡风文明

 

  薛磊始终坚持以群众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积极争取各类资源、资金,累计统筹资金1795.16万元,开发完成了13个乡村旅游配套项目建设。调整项目预算70万元,新建灌水泵站和蓄水池、修复灌溉渠近1.2公里,解决群众灌溉难的问题。统筹近100万元民生工程资金,帮助困难群众减轻生活、子女就学、就医等负担。他还积极促成了武警莆田支队与张洋村、广宫村结成帮扶对子,开展定向式帮扶慰问活动。

 

▲薛磊(右二)组织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志愿服务活动

 

  联合莆田市人大、市第一医院等单位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志愿服务活动,为张洋村群众提供义诊、义剪、普法宣传等便民利民服务。为村里孤寡老人、困难党员、低保户等弱势群体开展“雪中送炭”“佳节送福”等活动,累计走访慰问达52人次,让和美乡村、幸福家园更有温度,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招才引智赋能产业发展

 

  驻村后,薛磊邀请乡立方集团、福清农职院相思岭创业园、中国福建三农网等团队为张洋乡村振兴发展把脉定向,集智借力探索产业发展、强村富民路径。沿湘溪一河因地制宜建设了亲子戏水区、垂钓露营区、污水处理科普区等场景,结合25亩无刺即食玫瑰园、“夹漈先生”文化IP以及稻药轮种产业园,打造农文旅融合新业态。

  2023年6月20日,由镇牵头15个行政村成立产业联盟,在张洋村设产品展示馆,依托镇域内“四宝”“四白”“四品”“四蔬”等当地农特产品,用以推介宣传古邑文化,打造农文旅产业链。与田螺山公司签订框架协议,以“村集体+公司+社会资本+农户”模式,整体运营张洋村农文旅产业,可带动100余名群众就业,每年增加村财收入10余万元。

 

▲薛磊(左二)在稻药轮作基地现场查看川芎长势

 

  两年多来,薛磊的足迹遍布张洋村的每一个角落,经过他的努力,村里旧貌焕发了新颜。他说:“希望尽自己所能,为村民打造家门口的‘诗和远方’,让环境美起来,生活有诗意;让群众富起来,生活有奔头;让在外村民常回家看看,共享乡村烟火味。”


[责任编辑:傅赐明]

莆田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莆田晚报社 技术支持 
Copyright (C) 2011-201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