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总站 最新要闻    图片新闻    公告公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专题集锦   评论博文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播报    县区动态    魅力三明    三明人文    资料文库    他山之石    微   博    道德模范      我们的节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单位
三明市残联:智慧托养 让残疾人共沐幸福阳光
[三明日报]         2024-05-10 10:44:00        字体显示:

  无人看管、无力照护,是多数重度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的真实写照,如何破解残疾人托养照护之困?

  近年来,市残联围绕残疾人多样化托养需求,将信息技术与助残服务深度融合,以“智能设备+互联网+线下服务”相结合的多元托养模式,缓解重度残疾人及其亲属的照护难题,逐步实现从“照看一个人,拖累一家人”到“托养一个人,幸福一家人”的转变。

平台引领  高效响应

  “你好,我是新和社区的老秦,刚才在家不小心摔伤了,能安排服务人员带我去医院就诊吗?”不久前的一天晚上,秦阿姨拨通了居敬泽惠24小时呼叫中心的电话,接线员获悉情况后,立即联系所属片区助残员上门实施救援。经过10余分钟的等待,助残员抵达秦阿姨家中,第一时间将她送往医院治疗,并定期陪同她去医院做好后续复查。

  因小儿麻痹症导致肢体残疾的秦阿姨是三元区残联2023年度居家托养服务对象之一,由于儿女常年在外地工作,且身边相伴的丈夫同为肢体残疾人士,夫妻二人的生活面临着诸多不便。“如果没有这种24小时随叫随到的服务,真不知道遇到突发情况该怎么办,真心感谢!”智慧托养服务的入驻,让温暖阳光再次照亮这个家庭。

  高质量助残服务惠及越来越多家庭的背后,是市残联用心用情托起残疾人幸福生活的不懈努力。

  自引进福建居敬泽惠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专业化助残扶残运营以来,我市以村(居)为网格,建立了残疾人服务大数据库,横向与民政、卫健、公安等部门进行数据共享,纵向实时掌握残疾人家庭情况,打造集服务、监管、供需对接于一体的助残服务指挥平台,并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

  残疾人托养事关民生福祉。在追求高效响应的助残服务体系建设中,市残联持续推动改革创新,组织开发助残员手机APP、SOS语音呼叫系统等管理软件,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点菜式”服务模式,做到“1分钟派单、15分钟响应、30分钟上门服务”。

  如今,居家托养的重度残疾人家庭只需通过免费提供的智能手机紧急呼叫或拨打热线电话,即可享受智能化助残平台带来的便利。

资源整合  服务上门

  “感谢残联和居敬泽惠工作人员对我们一家人的帮助,现在我们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提起残疾人居家托养项目,家住三元区列东街道的孙先生连连道谢。

  孙先生的儿子今年60岁,自小便是双腿和智力多重残疾,属低保困难户,生活起居基本依靠年迈的孙先生一人照料,助残员小廖的定期上门服务帮他们减轻了不少负担。“只要一个电话,或者在手机上点击服务需求,很快就会得到回复。”拿出手机,孙先生展示着近期的服务下单记录:代购生活物资、上门做全屋卫生、提供理疗按摩……从下单到完成,无不体现出周到与便捷。

  助残员上门,于残疾人而言,是将温暖送到了他们的心坎;于残疾人家人而言,是帮他们解决了生活的难题。

  目前,我市通过第三方服务机构整合资源,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家政、超市、理发店等服务机构签订协议,助残服务人员已达2000多名,构建了以县域为板块、呼叫中心为核心、服务人员为杠杆、残疾人为终端的新格局,确保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的高品质和广覆盖。

  “每一笔上门服务订单,都安排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在后台跟踪回访,让服务更有保障。”福建居敬泽惠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蒋联松介绍,助残员接到派单任务后,会在约定时间上门,并将服务现场照片上传系统,系统会定期回访受助残疾人,及时追溯反映的问题,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一套完善的监管制度,让居家托养服务增效不减质。当下,我市已建立了多部门联合监管、助残员“优胜劣汰”、服务质量评价等管理机制,要求助残员实时上传服务动态,通过每月统计、每季总评的考核形式,及时淘汰服务质量不合规的助残员,确保养老服务队伍稳定有序。

辅具融入  暖心助残

  辅助器具,是残疾人走出家门、感知世界、融入社会的重要工具。在搭建残疾人居家托养智慧化平台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满足各类残疾群体的辅具需求,是市残联始终思考的问题。

  “我终于能独自走出家门,不用再麻烦别人了!”去年年底,家住三元区列东街道的孙明生拿到了多功能轮椅车,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开着轮椅车来到街上、驶进市场、穿过大桥……在他看来,线上就能申请到“量体裁衣”式辅助器具,真正帮助了像他一样有需要的困难残疾人。

  近年来,市残联积极推行“互联网+康复辅具”服务,打通线上辅助器具申领通道,建立康复辅助器具展示体验服务中心,采用“1个中心+N个服务站”运营模式,提供现场体验、租赁维保、康复指导等服务。同时,运用“智能产品+人工服务”的方式,对残疾人居家环境实施无障碍改造和信息化改造,安装烟感燃气报警、智能体征监测、紧急呼叫等设备,将专业照护送到残疾人家中。

  以康复救助为出发点,将更多关爱送到残疾人身边。在市残联的推动下,全市乡(镇)卫生院等公共场所共建立了25个共享辅具服务站,投放康复辅助器具336件(套),残疾人及其家属可在就近网点实现自助扫码租借,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服务难的问题。

  为残疾人提供接听求助、政策咨询服务70余万人次,物品代购6.1万人次,上门理发21.1万人次,康复护理18.2万人次,辅具应用13500余件……智慧托养服务迭代升级,受益残疾人数量稳步增长,迈着坚实的步伐,我市残疾人托养照护事业的发展新篇章已全面开启。

  来源: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梦婷  通讯员  韩修振

 
 好 人 榜          更多>>
图片1.png
 
图片1.png
图片1.jpg
 
龙荣根.jpg
图片1.jpg
 
王贵珠正像.jpg
   创 城 简 报       更多>>
创城简报2012年第25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4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3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2期
 创建工作交流        更多>>
创建工作交流2016年第1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4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3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2期
主办单位:中共三明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技术支持:今日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