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总站 最新要闻    图片新闻    公告公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专题集锦   评论博文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播报    县区动态    魅力三明    三明人文    资料文库    他山之石    微   博    道德模范      我们的节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未成年人
“烟卡”该不该严卡
[三明日报]         2024-05-15 11:37:00        字体显示:

  “最近收到学校的通知,说起烟卡的事,我回家问了儿子,才知道什么是烟卡。”5月7日,家住大田县均溪镇的黄先生说,儿子是大田县第三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最近总是向自己讨要香烟盒,询问之下得知,是为了参加一种用香烟盒制作的烟卡游戏。

  烟卡游戏的道具源自香烟盒,孩子们通过将香烟盒顶盖的厚纸张折叠成长方形卡片,正面可以看见烟标,游戏方式很简单,一方通过拍地板或空气让烟卡翻面,就能赢得这张烟卡,越贵的烟对应的烟卡也越高级。

游戏变味  影响身心

  “有学生家长反映,孩子晚上不睡觉,吵着要特定的高级烟卡。”大田县第三实验小学语文教师苏晓莉表示,从这个学期开始,不少学生迷上了烟卡游戏,上下学时、课间休息,在教室后门、操场周边、马路旁,三五成群的学生掏出花花绿绿的烟卡,蹲坐或趴在地上,轮流拍打。一些学生沉迷其中,利用上课时间偷偷折烟卡,揣摩如何增加游戏胜算,心思都不在学习上。

  烟卡游戏已经影响到学生正常的作息时间,据部分学生家长反馈,孩子放学到家时间比往常晚,手肘和膝盖总是脏兮兮,细问得知是忙着玩烟卡。

  烟卡游戏盛行,烟盒从何而来?“这段时间以来总是有学生直勾勾盯着香烟架,询问各种品牌香烟价格。”经营便利店的陈先生说,这些学生手拿烟盒,里边装着烟卡,他们虽然不能买烟,但是会将餐费和零花钱省下来,到学校周边的店铺或是到网络平台上购买烟卡,甚至去垃圾桶里翻找、找陌生人索要。

  一些小孩对香烟品牌的了解甚至超过了吸烟的成年人。香烟价格越贵,烟卡等级越高,可以兑换更多的低等级烟卡,学生之间以收集“高等级烟卡”为荣。

  “最近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藏盒,将烟卡分门别类地整理、清算。”家长苏女士吐露自己的担忧,孩子沉迷于拍烟卡游戏,放学后仍沉浸其中,和同学玩得不亦乐乎,经常忘了时间。走路时会分心寻找烟盒,有时还会发生争抢等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苏女士还担心玩烟卡游戏带有赌博色彩,会让孩子过早接触烟草知识,刺激攀比心理,对孩子的身心、学业造成不良影响,她和孩子沟通多次,收效甚微。

  输完烟卡怎么办?游戏变相成赌博。“如果输完烟卡又很想继续参与,可以用钱找他们购买对应的烟卡,等级不同价格不同。”许多家长表达自己的担忧,同学间存在买卖烟卡的行为,“拍烟卡”游戏成了变相赌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

  针对烟卡,不少学校明令禁止。大田县第三实验小学通过家长会、班会课,明确禁止学生玩烟卡。香山小学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宣传烟卡危害,各中队辅导员组织开展“红领巾讲坛”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烟卡的危害,开展家校共建活动,邀请家长一起拒绝烟卡进校园。“我们希望有更加科学益智的活动进校园,让学生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童年。”香山小学副校长程功淦表示。

正确引导  快乐童年

  “我小时候也玩过烟盒子、酒瓶盖等,小孩子玩一下,正确引导不要沉迷就行。”家长陈先生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各自流行的游戏,打烟卡作为小朋友的一种游戏方式,不必大惊小怪,到了一定年纪新鲜感过了,自然就不玩了,只是家长和老师要正确引导。

  陈先生介绍,知道儿子有收集烟卡的爱好,他在外的时候,会特意帮儿子带些烟卡回来,原本和他疏离的儿子,开始和他交流玩法,聊学校发生的事,父子在游戏中亲近了许多。他说,正确引导孩子,能让孩子在游戏里学习遵守规则、竞争合作、统筹分析、人际交往、资源利用等能力……

  “之前,写完作业,孩子就爱看电视玩手机,现在会出门和朋友玩,人也变得开朗,不用担心沉迷于电子产品。”家长林女士说,现在的孩子天天玩手机、电子游戏,现实的交往互动越来越少,打烟卡这类集体游戏可以增强孩子社交能力,激发他们走向户外,发现更多的兴趣爱好。

  烟卡只是一种玩具,林女士认为,相较于奥特曼卡片、小马宝莉卡、萝卜刀等,烟卡既不花钱,玩法也简单,可以很好地释放学习压力。如果简单粗暴地禁止,最终还是会出现别的替代物,可能还会增加经济负担。

  郭先生是一名“70后”,对他来说玩烟卡是款老游戏了。“以前也玩相同的游戏,只是换了个载体。”郭先生认为,玩烟卡不等于买烟吸烟,喜欢游戏并不必然就会沉迷,从而影响学习。家长应该关注、引导,但不必过度敏感、上纲上线。

  烟卡成为社交需求。一些孩子收集烟卡并非热衷于烟卡游戏,而是希望通过烟卡来和同学保持联系,和大家有共同的话题,可以分享兴趣和爱好,更好地和同学相处。

  还有家长认为,孩子有自己的交往方式,只要立好规矩,比如不买卖烟卡、不吸烟,遏制不良倾向,才是应对一波又一波流行趋势的有效方法。

  来源:三明日报(大田记者站  苏珏  林伯郊

 
 好 人 榜          更多>>
图片1.png
 
图片1.png
图片1.jpg
 
龙荣根.jpg
图片1.jpg
 
王贵珠正像.jpg
   创 城 简 报       更多>>
创城简报2012年第25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4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3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2期
 创建工作交流        更多>>
创建工作交流2016年第1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4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3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2期
主办单位:中共三明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技术支持:今日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