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总站 最新要闻    图片新闻    公告公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专题集锦   评论博文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播报    县区动态    魅力三明    三明人文    资料文库    他山之石    微   博    道德模范      我们的节日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未成年人
宁化县红旗小学:让少年的心不再留守
[三明日报]         2024-05-16 15:24:00        字体显示: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我很想你!现在我用老师的手机给你打电话……”5月11日,放学时,宁化县红旗小学三年级留守女童小温,用班主任阴莉华老师的手机,给远在广州的母亲打电话,现场十分温馨。

  红旗小学创办于1965年,现有在校学生1200多名,其中留守儿童300多名,约占学生总数的1/4。近年来,学校党支部立足校情,围绕“让七彩阳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办学理念,积极创建“做阳光党员,促学校发展”的党建品牌,情暖留守儿童。

建立档案

  如何让留守儿童拥有快乐童年?2019年以来,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班主任为组员的留守儿童关爱小组,精心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业问题,经常会伴随一些心理问题,科学引导他们走出困境至关重要。”学校心理健康辅导老师黄晓红说。

  开学伊始,学校对各班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单亲、孤儿、问题学生个人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学业、个性及监护人情况逐一登记、分类,以便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关爱活动。“考虑到留守儿童的特殊性,教师要因材施教,努力做到学业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校长熊森平认为,快乐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对留守儿童实施“三优先”举措很有必要。

  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入户访千家”活动。党员教师作表率,利用休息时间前往留守儿童家中,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现场为他们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监护建议。

结对帮扶

  红旗小学现有教师63名,其中党员教师15名。学校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教师带头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积极指导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年(1)班有53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12名。搭班的语文老师阴莉华、数学老师黄晓红、英语老师黄丽英都是党员,这个班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年级前列,成了名副其实的“党员先锋班”。

  男生小池因父母外出务工,长年与外婆生活在一起。小池喜欢阅读,因家庭困难,经常找不到合适的课外书,阴莉华老师掏钱选购了10多本名著送给他,让他备受感动。“太感谢老师了!”小池的外婆握紧阴莉华老师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不够自信、缺少父母关爱的女生小应,老师的关爱成为她学习的动力。小应的父母远赴意大利打工,连过年都没法回来,小应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性格内向,厌学情绪重。黄晓红老师多次找她谈心,每天关注她,提醒她要专心听课,课后帮她辅导功课,让她对学习与生活充满自信。如今,小应上课爱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变得开朗了,学习进步了。

  “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多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管,有的甚至寄养在亲戚家里,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父爱和母爱。”有着30多年教龄的阴莉华深知爱的重要性,便与搭班教师黄晓红和黄丽英商定,利用周末时间到班上12名留守儿童家走动。

  每到一家,阴莉华老师都会跟监护人交流,了解孩子在家情况,适当辅导他们的学科作业。“事先要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内容和阶段性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黄丽英老师有孕在身,却从不落下家访,为结对帮扶的学困生辅导功课。

  “多年来,我和丈夫不在儿子身边,对孩子的关心少了,但看到孩子在老师的爱心陪伴下健康成长,我们感到很欣慰。”家长刘女士的一番话,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

志愿服务

  留守儿童最需要的是亲情的陪伴,每学期学校都会制定留守儿童活动方案,按照各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孩子们的需求,规划和开展各类陪护活动。

  为了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红旗小学设有心理健康咨询室,外设“悄悄话”信箱。“父母不在身边,我会把想说的悄悄话写在纸条上,投到学校信箱中。”留守女童小白坦承,“悄悄话”信箱给了自己释放情绪的地方,老师事后也常会给自己回信,或找她聊天,帮助她释放心理压力。

  结合留守儿童特点,红旗小学会安排老师课后指导他们画画、唱歌、跳舞,开展体育活动,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每年以班级为单位,为留守儿童过一次集体生日,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逢年过节,留守儿童特别思念远在他乡的父母,老师们则当起他们的“爱心家长”。去年中秋节前夕,黄丽英老师了解到班上7名留守儿童的父母无法返乡过节,便掏钱为孩子们选购月饼和零食,逐一上门家访,陪伴他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

  针对一些留守儿童的薄弱学科和不良情绪,党员教师带头利用休息时间,集中辅导他们的学业,并进行心理疏导,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做到让留守儿童的心不再‘留守’,不仅需要家庭与老师的呵护,也需要社会的关怀。”熊森平表示,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志愿服务,吸引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关爱留守儿童,呵护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来源:三明日报(宁化记者站  赖全平  通讯员  赖文栋

 
 好 人 榜          更多>>
图片1.png
 
图片1.png
图片1.jpg
 
龙荣根.jpg
图片1.jpg
 
王贵珠正像.jpg
   创 城 简 报       更多>>
创城简报2012年第25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4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3期
创城简报2012年第22期
 创建工作交流        更多>>
创建工作交流2016年第1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4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3期
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2期
主办单位:中共三明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技术支持:今日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