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rt title here
 

中国文明网福州站 > 魅力榕城 > 民俗风情

“菠菠粿”
发表时间:2012-04-03 来源: 福州晚报

    □民俗风情 ■刘芳 文/图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俗称“鬼节”。清明节前后,祭扫坟墓的人络绎不绝。他们返家时便在山上折松柏枝条悬挂大门口,以示已祭祀过逝者亡灵,亦称“压青”,福州人也叫“压纸”。福州的风俗,清明节家家户户都要用“菠菠粿”(又称“清明粿”)供奉逝者或鬼神,当然,也有人家自己动手包“菠菠粿”的。

  “菠菠粿”堪称“绿色食品”,它的制作过程十分简单。先用70%的糯米、30%的大米用水浸泡数个小时后,加入“菠菠草”(如图)磨成米浆,挤干水分后米团呈绿色,这就是做“菠菠粿”粿皮的原料。“菠菠粿”馅十分丰富,可用黑芝麻、花生粉、萝卜干丝、红豆或绿豆为原料,并拌以白糖和花生油等,吃时口感更香甜。粿皮包馅即成,在“菠菠粿”下垫一张黄皮果树叶,蒸二十几分钟即可,吃起来又甜又香。

  在清明节前的采风中,笔者在闽侯县沙堤村后街一农家目睹了主人包“菠菠粿”的全过程。当问起“菠菠粿”来源时,该村72岁的赵汝华老先生说:“前人做,后人传。”他向笔者讲了一则民间流传的“菠菠粿”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位既吝啬又怕鬼的老妪,每晚睡觉都会见到鬼神在眼前晃动,清明节更是胆战心惊。为此,清明节前,她特地请来道士念经驱神逐鬼。道士念经时,老妪正在蒸“菠菠粿”,不一会儿,蒸笼里“菠菠粿”香味飘出,道士念经时口水直流。半晌,道士见东家还没有上点心,闻着“菠菠粿”的香味实在难受,便打起“菠菠粿”的主意。他嘴里故意念着“鬼仔爱吃菠菠粿”等咒语。老妪听了怕得浑身发抖,赶紧捧上一盘“菠菠粿”跪拜供之。道士见状,暗自高兴,终于吃上“菠菠粿”了。趁老妪低头叩拜时,道士把整盘“菠菠粿”倒入道袍内的大袋里。老妪拜毕,见“菠菠粿”眨眼就消失了,便问道士是怎么回事。道士答道:“你家的鬼仔爱吃这粿,再来一盘‘褒褒鬼’(福州方言与‘菠菠粿’谐音)让它吃饱,便会离去。”老妪信以为真,连忙又给了道士一盘“菠菠粿”。

  在一旁包“菠菠粿”的中年妇女听后捧腹大笑,也讲了一则“菠菠粿”的故事。相传,古时候,清明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几碗菜肴供神灵求保佑,就怕挨饿的“鬼仔”(小孩)偷吃,因此,就想方设法先让小孩填饱肚子,以防他们偷吃上供的菜肴。大人就在菜园里摘来芝麻、花生、萝卜等做馅,再采“菠菠草”为染料,把米粉染成绿色的,捏成粿状给小孩吃饱。此招果然凑效,小孩越尝越香甜,就不再想吃上供的菜肴了。大人见之,认为此粿也能“褒褒鬼仔”。从此以后年年如此,后人就把这种粿称为“菠菠粿”。

  用“菠菠草”作为染料,大米为粿皮,萝卜、豆等为馅形成传统的“菠菠粿”,被百姓认可并流传至今,要感谢先辈为我们留下这绿色食品。如今,每年清明节吃“菠菠粿”的民俗被传承了下来,“菠菠粿”成为纪念逝者的重要供品之一,也为清明节增添了厚重的民俗文化内涵。

  

  

  

(责任编辑: 陈 乙鼎)
民俗风情_福州文明网
Insert title here
主办单位: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