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rt title here
 

中国文明网福州站 > 文明讲坛

道化之光
发表时间:2017-02-06 来源: 福州文明网

  2017年的新春年味在炮声烛影里渐行渐远,每个人都收获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年祝语,也都复制黏贴发送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年祝语,当这些承载着美好愿望的话语消弭之后,我们就以崭新的面貌开始新一年的耕作。

  但是,每个人的心烦苦恼之事依旧存在,繁华喧嚣带来的只是一时感官的愉悦,并不是心灵上真正的洗涤蜕变。新年里说吉利话,忙大扫除,祭拜祖先神灵,团聚吃年夜饭,走亲访友道祝福。我们一直都在为节日的仪式而忙碌着,配合着节日的喜庆而喜庆。这些固然为好,但是于自身意义而言却有些狭窄短浅了。新年除旧迎新之意,应先从自身的意识出发,这是常为人们所忽略的。

  人生的进阶不尽相同,长度无法控制,但却可以改变生命的深度。每个人在一生之中都随时随地以不计其数的方式思考过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其中有一部分人是主动思考,另有一部分人是被动为之。被动的原因无外乎只有在迷茫彷徨、畏惧焦虑、病痛死亡的困境中时才会真切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切实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相比之下,主动显得难能可贵。自持至精、至专、至纯,保持心中如一的状态,心生正气,不偏不倚,自然不会为内心的戾气和外在的物欲所荼毒。

  庄周梦蝶,镜花水月,真假难分,妙契同尘。出世入世的富贵与华荣,超脱境界长生与神通,道不破言不尽。古人饱读诗书尚有此难解,现代文明的今天,光鲜亮丽的华服之下,文明的内涵依然难以实现自我诉求之初衷。每个人的素质、内涵、教养、格局不同,利益分化出大大小小的群体,建立在狭隘利益观上的理性秩序终究以现实之名义将一切升腾的烈焰熄灭,留下大道的律动在灰飞烟灭中期待着下一次重生。

  当所有行为意义仅为满足生存上的基本需求时,当所有追求以陈旧的世俗标准来衡量时,我们便完全丧失自我且沦为社会的工具。尽管生存需求需要基本的物质条件,但将物质享受作为生活奋斗的持续动力终会导致社会贪婪意识的膨胀,从而动摇一个社会组建中最本质的根基原则。这些根基原则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人类认知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真理探求可以重塑社会的客观精神,因此作为个体的人自我认知尤为重要。

  每个人一生都在自己的圈子里追求存在感,但是当你发现存在感毋须挂碍于外在时,内心该是何等澄澈清明!孤独是一生的修行,幸福生活应把孤独计算在内,这样禹禹前行之时才会心安无惧。在《历史的观念》中写道:“时间把世界置放在一头大象的背上,但它希望人们不再追问支撑大象的东西是什么。”他又说,“我们可能走得太远了,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之所以出发的目的。”出生的目的已在半途中遗失了,剩下的热情便也成了迷路的飞矢。

  每个人都会在追寻自我与梦想的道路上彷徨迷茫过,学会放空放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过去加诸一生的荣耀反倒是累赘,随其自然静待未来的无为或许比某一时刻的挣扎来得有效。抛却所有的杂念,将自己恢复到毫无思想意识的时期,达到一种完全虚无的境界,是一种“道”。“道”是一种“无”的状态,一种“有”的能力。它的本源是“无”,却可以生出天地万物。大道的原始是空无,这是它的玄妙之处。

  “道”早在老子的“三生万物”思想中便有体现,即“天、地、人”三才之道思想。这个思想早就深入中华民族之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人伦日用之中,牢固地培育了中华民族乐于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对天地与自然持有极其虔诚的敬爱之心。生态、世态、心态的三态都得到同步平衡和谐发展,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实现世界和平发展,对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明天,必将具有巨大的启迪。

  如果每个人都能自在审慎内心世界,那么这束道化之光必将照进美好的现实世界中,蔚然成观!

  (石文芳)

(责任编辑: 汪天安)
文明之我见_福州文明网
Insert title here
主办单位: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