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一跃舍生死,举城哀思忆英烈!追记李波烈士
[ 责任编辑: 王芳 丨 日期: 2021-11-30 ] 来源:天下广安
李波生前站岗执勤时的照片。(所在部队提供,资料图片)

满洲里和广安,相距3000多公里,千山万重间,一个年轻战士的事迹扣动了两地群众的心弦。一边是千余军民迎着寒风含泪送别英雄,一边是十里长街举城含悲迎接英烈。将两地人民情感紧紧联系起来的人,叫李波,一个为救战友,毅然跳进冰河,英勇牺牲在边陲线上的广安儿郎。

连日来,记者多方走访李波战友、亲友、同学和老师,在大家共同的回忆中,一个有血有肉的“00后”新时代青年士兵的伟岸身影,向我们缓缓走来。

“别担心,我来救你”

他从冰河一跃的壮举中走来,义无反顾

满洲里,中俄边境小城,蜿蜒曲折的额尔古纳河穿城而过,滋润着这片英雄的土地。

连日来,驻守满洲里某执勤点的连队官兵,自发来到额尔古纳河边,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李波烈士深深的不舍和思念。

李波(右一)生前在界碑下宣誓。

鲜花寄托哀思,河畔悼念英雄。

11月16日,李波和两名战友在边界巡逻时,一名战友不慎跌入冰河。看着在水中挣扎的战友,李波毫不犹豫跳入河中。

2米多深的河水中,仅1米65的李波双手托举着战友,试图将他举上冰面。

零下20摄氏度的天气,河水冰冷刺骨,厚厚的冬装被浸泡得像铅块一样沉重,渐渐地,李波开始体力不支。

在最后关头,李波使出最后一丝力气把战友推上了冰面,自己却体力透支,沉入冰河。

21岁,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冰冷的界河上。

寒风凛冽,哭诉着无尽的悲伤!

“不要紧张,我来救你,快往上爬!”这是李波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从此,额尔古纳河的波光里闪耀着他的忠诚。

面对生死抉择,李波选择将生的希望留给战友,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军人的血性担当和战友情谊。

事发当晚,全连队的战士们都没合眼,细心整理着李波的每一件遗物,大家追忆着与战友李波工作、生活的点滴。

“从‘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身上,我看到了他们以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军人的忠诚、勇敢、担当,我要像他们一样争做英雄……”这是李波在连队组织向“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学习时做的笔记。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李波用生命践行使命、用青春书写忠诚的初心和誓言。

2019年,年仅19岁的李波离开家乡,来到遥远的内蒙古参军入伍,守卫祖国边疆。

李波(前)生前参加连队训练。

刚到部队,由于身材瘦小,李波的训练成绩很不理想,但他从未放弃。训练中,李波不放过任何一个课目,一直练到达到优秀才肯休息。这种能吃苦的劲头被班长宾龙看在眼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新训结束时,李波的成绩提高了一大截,还因表现出色被连队选送到旅教导队参加通信专业培训。之后的部队生涯,他的表现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战友的认可。

原本再有两个多月,李波就要踏上回乡探亲之路了。为了更加体面地回家,他咬牙花了600元买了双运动鞋,这是他入伍以来最大的一笔开支。

可是,他再也等不到穿上它的时候了。

“英雄,一路走好”

他从人们的追思中走来,无上荣光

李波烈士追悼会现场。

11月24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殡仪馆,李波烈士追悼会在此举行。

之前,李波的父母已从广安赶至满洲里。看着静静躺在棺木里儿子的遗体,两位老人悲痛欲绝。

爸妈不哭,你们的儿子,顶天立地,精神长存!

批准为烈士,追记一等功,追认中共党员……这些至高荣誉,是对李波英勇无畏、舍己为人英雄壮举最崇高的敬意。

11月24日下午,李波烈士的骨灰在战友的护送下踏上回家路,这也是他自2019年9月入伍以来,第一次“回家”。

满洲里市的街头,零下20摄氏度的气温,逼人的寒。

街道两旁,站满了肃立的军民,静默的人群中突然响起忧伤的歌声:“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

黑底的横幅上写着白色的大字:“内蒙古人民不会忘记你”“李波烈士一路走好”……

飞机上还专门为烈士骨灰盒预留了座位。两名礼兵一左一右扶着覆盖着鲜红党旗的骨灰盒,播音员用严肃低沉的声音播道:“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航班上有一位特殊的旅客——李波烈士,很荣幸由我们的航班承载烈士返乡……”

岳池县人民以最高礼遇迎接英雄。

11月26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在铁骑引道、警车护航下,李波烈士“回家”了。岳池县人民以最高礼遇迎接英雄。

离家时无上光荣,回家时家乡垂泪。

道路两侧,一步一人,他们手持白菊,寄托对英雄无比的敬意。

退役军人来了,他们拉起横幅送别烈士,虽然不再穿着军装,但站姿依然挺拔;

卖早餐的老板停下手中的活,与客人一起,在门前垂手而立;

中小学学生们,站在学校附近道路两旁,任由泪水在脸庞流淌;

……

松柏苍翠寄哀思,丰碑永铸慰英魂!

在岳池烈士陵园,哀婉的《思念曲》响起,李波烈士的骨灰被礼兵捧入陵园,小心翼翼地安放在灵台上。

随着烈士的骨灰被轻轻地放进墓穴,石碑盖好,参加仪式的社会各界人士依次向英烈告别。

各界群众在烈士陵园向李波烈士敬献鲜花。 记者 曾诚 张启富 摄

李波烈士,您是家乡的骄傲、部队的荣耀!安息吧,在这片生你养你的土地上。烈士的精神,将永远熠熠生辉!

“再也等不到他上线了”

他从亲友的回忆中走来,音容犹在

沿152县道往南充方向行驶,在出岳池县城3公里处,有一排白墙黛瓦的川东民居,李波的家就在这里。

院子里堆满了成套的桌椅和硕大的蒸笼。在入伍前,李波和他从事乡厨的父母,就带着这些器具,奔波在乡野间,为村民制作物美价廉的坝坝席。

“波娃儿(李波小名)是我们从小看着长大的,踏实得很,一放假就帮父母打下手,再脏再累都不吭声。”11月24日,大伯李光林谈起李波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他对我们很尊敬,对爷爷奶奶都很好,在部队里还经常省下津贴给老人家买衣服寄回来。”更让李光林欣慰的是,当兵两年,李波共寄回家2万元钱,这几乎是他全部的津贴。

在距离李波家2公里的高垭小学,教师卢亚玲听闻李波牺牲的消息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今年9月9日,李波特意打来电话,说他第二天要巡逻,就提前问候我了。”卢亚玲说,对每年教师节按时“打卡”问候的李波,她的印象特别深刻。

2014年至2016年,李波在这里读中学时,卢亚玲是李波的班主任。“表现很好,从不与同学闹矛盾,非常乐于帮助别人,对待老师尤为尊重。”11月26日,参加完李波烈士安葬仪式后,卢亚玲挤出一节课的时间,为班级的孩子们介绍了李波烈士的事迹。下课时,她通红的眼眶里又一次噙满泪水。

11月24日下午,在岳池县秦溪镇小清溪村打工的李波堂哥李禄斌见到记者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一名退伍军人,对堂弟的这番壮举一点都不意外。”

李禄斌比李波大5岁,兄弟俩从小一起长大,堂弟是什么样的人,他心理最清楚不过。“以前我们经常在一起玩游戏,他最喜欢的职业是‘打野’,哪里需要帮助,他总能及时出现支援。”回忆起以前的点点滴滴,这个身材壮实的川东汉子,不时背过身去擦拭眼角。

自李波入伍后,兄弟俩就再也没有时间一起玩游戏了。“原本约好今年探亲回家一起玩个痛快。”李禄斌说,可自己再也等不到那个“打野”的少年上线了。

去时身披红花、恣意潇洒;归时党旗覆躯、壮烈肃穆。

李波烈士走了,带着倔强自信的微笑,从他坚守的边防线上向我们走来,从酷寒的额尔古纳河回到温润的川东故土,一身风雪,满腔热忱。李波烈士并未走远,在人们的讲述追思中,一个鲜活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越发清晰……

一个人,深深地感动了两座城。一种精神,永远地激励着人们。

英雄不朽,精神长存!(杜畅 龙俊帆)

主办:中共广安市委宣传部 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广安文明网
电话:18086982098 联系邮箱:gawmwxx@163.com
冰河一跃舍生死,举城哀思忆英烈!追记李波烈士
[ 责任编辑:王芳 丨 日期: 2021-11-30 ]
来源:天下广安
李波生前站岗执勤时的照片。(所在部队提供,资料图片)

满洲里和广安,相距3000多公里,千山万重间,一个年轻战士的事迹扣动了两地群众的心弦。一边是千余军民迎着寒风含泪送别英雄,一边是十里长街举城含悲迎接英烈。将两地人民情感紧紧联系起来的人,叫李波,一个为救战友,毅然跳进冰河,英勇牺牲在边陲线上的广安儿郎。

连日来,记者多方走访李波战友、亲友、同学和老师,在大家共同的回忆中,一个有血有肉的“00后”新时代青年士兵的伟岸身影,向我们缓缓走来。

“别担心,我来救你”

他从冰河一跃的壮举中走来,义无反顾

满洲里,中俄边境小城,蜿蜒曲折的额尔古纳河穿城而过,滋润着这片英雄的土地。

连日来,驻守满洲里某执勤点的连队官兵,自发来到额尔古纳河边,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李波烈士深深的不舍和思念。

李波(右一)生前在界碑下宣誓。

鲜花寄托哀思,河畔悼念英雄。

11月16日,李波和两名战友在边界巡逻时,一名战友不慎跌入冰河。看着在水中挣扎的战友,李波毫不犹豫跳入河中。

2米多深的河水中,仅1米65的李波双手托举着战友,试图将他举上冰面。

零下20摄氏度的天气,河水冰冷刺骨,厚厚的冬装被浸泡得像铅块一样沉重,渐渐地,李波开始体力不支。

在最后关头,李波使出最后一丝力气把战友推上了冰面,自己却体力透支,沉入冰河。

21岁,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冰冷的界河上。

寒风凛冽,哭诉着无尽的悲伤!

“不要紧张,我来救你,快往上爬!”这是李波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从此,额尔古纳河的波光里闪耀着他的忠诚。

面对生死抉择,李波选择将生的希望留给战友,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军人的血性担当和战友情谊。

事发当晚,全连队的战士们都没合眼,细心整理着李波的每一件遗物,大家追忆着与战友李波工作、生活的点滴。

“从‘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身上,我看到了他们以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军人的忠诚、勇敢、担当,我要像他们一样争做英雄……”这是李波在连队组织向“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学习时做的笔记。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李波用生命践行使命、用青春书写忠诚的初心和誓言。

2019年,年仅19岁的李波离开家乡,来到遥远的内蒙古参军入伍,守卫祖国边疆。

李波(前)生前参加连队训练。

刚到部队,由于身材瘦小,李波的训练成绩很不理想,但他从未放弃。训练中,李波不放过任何一个课目,一直练到达到优秀才肯休息。这种能吃苦的劲头被班长宾龙看在眼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新训结束时,李波的成绩提高了一大截,还因表现出色被连队选送到旅教导队参加通信专业培训。之后的部队生涯,他的表现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战友的认可。

原本再有两个多月,李波就要踏上回乡探亲之路了。为了更加体面地回家,他咬牙花了600元买了双运动鞋,这是他入伍以来最大的一笔开支。

可是,他再也等不到穿上它的时候了。

“英雄,一路走好”

他从人们的追思中走来,无上荣光

李波烈士追悼会现场。

11月24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殡仪馆,李波烈士追悼会在此举行。

之前,李波的父母已从广安赶至满洲里。看着静静躺在棺木里儿子的遗体,两位老人悲痛欲绝。

爸妈不哭,你们的儿子,顶天立地,精神长存!

批准为烈士,追记一等功,追认中共党员……这些至高荣誉,是对李波英勇无畏、舍己为人英雄壮举最崇高的敬意。

11月24日下午,李波烈士的骨灰在战友的护送下踏上回家路,这也是他自2019年9月入伍以来,第一次“回家”。

满洲里市的街头,零下20摄氏度的气温,逼人的寒。

街道两旁,站满了肃立的军民,静默的人群中突然响起忧伤的歌声:“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

黑底的横幅上写着白色的大字:“内蒙古人民不会忘记你”“李波烈士一路走好”……

飞机上还专门为烈士骨灰盒预留了座位。两名礼兵一左一右扶着覆盖着鲜红党旗的骨灰盒,播音员用严肃低沉的声音播道:“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航班上有一位特殊的旅客——李波烈士,很荣幸由我们的航班承载烈士返乡……”

岳池县人民以最高礼遇迎接英雄。

11月26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在铁骑引道、警车护航下,李波烈士“回家”了。岳池县人民以最高礼遇迎接英雄。

离家时无上光荣,回家时家乡垂泪。

道路两侧,一步一人,他们手持白菊,寄托对英雄无比的敬意。

退役军人来了,他们拉起横幅送别烈士,虽然不再穿着军装,但站姿依然挺拔;

卖早餐的老板停下手中的活,与客人一起,在门前垂手而立;

中小学学生们,站在学校附近道路两旁,任由泪水在脸庞流淌;

……

松柏苍翠寄哀思,丰碑永铸慰英魂!

在岳池烈士陵园,哀婉的《思念曲》响起,李波烈士的骨灰被礼兵捧入陵园,小心翼翼地安放在灵台上。

随着烈士的骨灰被轻轻地放进墓穴,石碑盖好,参加仪式的社会各界人士依次向英烈告别。

各界群众在烈士陵园向李波烈士敬献鲜花。 记者 曾诚 张启富 摄

李波烈士,您是家乡的骄傲、部队的荣耀!安息吧,在这片生你养你的土地上。烈士的精神,将永远熠熠生辉!

“再也等不到他上线了”

他从亲友的回忆中走来,音容犹在

沿152县道往南充方向行驶,在出岳池县城3公里处,有一排白墙黛瓦的川东民居,李波的家就在这里。

院子里堆满了成套的桌椅和硕大的蒸笼。在入伍前,李波和他从事乡厨的父母,就带着这些器具,奔波在乡野间,为村民制作物美价廉的坝坝席。

“波娃儿(李波小名)是我们从小看着长大的,踏实得很,一放假就帮父母打下手,再脏再累都不吭声。”11月24日,大伯李光林谈起李波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他对我们很尊敬,对爷爷奶奶都很好,在部队里还经常省下津贴给老人家买衣服寄回来。”更让李光林欣慰的是,当兵两年,李波共寄回家2万元钱,这几乎是他全部的津贴。

在距离李波家2公里的高垭小学,教师卢亚玲听闻李波牺牲的消息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今年9月9日,李波特意打来电话,说他第二天要巡逻,就提前问候我了。”卢亚玲说,对每年教师节按时“打卡”问候的李波,她的印象特别深刻。

2014年至2016年,李波在这里读中学时,卢亚玲是李波的班主任。“表现很好,从不与同学闹矛盾,非常乐于帮助别人,对待老师尤为尊重。”11月26日,参加完李波烈士安葬仪式后,卢亚玲挤出一节课的时间,为班级的孩子们介绍了李波烈士的事迹。下课时,她通红的眼眶里又一次噙满泪水。

11月24日下午,在岳池县秦溪镇小清溪村打工的李波堂哥李禄斌见到记者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一名退伍军人,对堂弟的这番壮举一点都不意外。”

李禄斌比李波大5岁,兄弟俩从小一起长大,堂弟是什么样的人,他心理最清楚不过。“以前我们经常在一起玩游戏,他最喜欢的职业是‘打野’,哪里需要帮助,他总能及时出现支援。”回忆起以前的点点滴滴,这个身材壮实的川东汉子,不时背过身去擦拭眼角。

自李波入伍后,兄弟俩就再也没有时间一起玩游戏了。“原本约好今年探亲回家一起玩个痛快。”李禄斌说,可自己再也等不到那个“打野”的少年上线了。

去时身披红花、恣意潇洒;归时党旗覆躯、壮烈肃穆。

李波烈士走了,带着倔强自信的微笑,从他坚守的边防线上向我们走来,从酷寒的额尔古纳河回到温润的川东故土,一身风雪,满腔热忱。李波烈士并未走远,在人们的讲述追思中,一个鲜活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越发清晰……

一个人,深深地感动了两座城。一种精神,永远地激励着人们。

英雄不朽,精神长存!(杜畅 龙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