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广东文明网首页 > 五大行动
升颜值提内涵强实力 农村精神文明创建 五大行动赋予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时间: 2024-01-03      来源: 惠州文明网
  今年以来,惠东县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部署,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精准发力、形成合力,坚持提升乡村颜值和内涵、增强乡村实力“三步走”,不断推动“五大行动”取得新成效。
  一、提升乡村“颜值”,扎实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和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
  村庄清洁行动走深走实
  惠东县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常态长效。惠东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印发《惠东县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方案》,重点整治农村垃圾污水、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村内乱搭乱建、破旧泥砖房、“三线”等问题,统筹推进村内道路、农田水利和公共照明等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加快美丽圩镇建设。
  一是持续推进10个典型村的村庄规划优化提升工作。重点建设5个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启动建设项目36个,至12月中旬总体进度达90%以上,并巩固提升白盆珠镇、稔山镇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启动多祝镇和铁涌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二是深化农村污水治理。全县2162个自然村中1966个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率90.93%,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到85.1%。三是开展“五美”专项行动,因地制宜推动各镇街打造农村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四小园”小生态板块,扎实推进村庄“四小园”建设。其中,白盆珠镇根据本地实际,推动“345”党建活动。(“3”指每周三各村党组织动员全体党员开展党员清洁日活动、“4”指党员干部带头发动群众盘整自家闲置土地,打造“四小园”,截至目前已建成238个“四小园”,39个小园示范点。“5”指开展“五星卫生户”评比,落实门前“三包”、禽畜圈养、室内卫生,目前评选出的五星户数占全镇常住户数90%以上。)通过“345”党建活动引领,营造了全民共创共建、互助互利的浓厚氛围,乡村人居环境实现提档升级。

“345”党建活动引领后的白马河畔
  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循序渐进
  惠东县持续推动各镇街实施圩镇风貌提升微改造。至今年12月中旬,累计拆除“两违”建筑995宗、拆除建筑面积110.56万㎡,完成今年113万㎡年度拆违任务的97.84%。
  积极加强农房建设管控,一方面,做好农房风貌规划,完成14个镇(街)86户农村危房改造;另一方面,完成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开展非经营自建房整治。优先美化典型镇村重点地区及“四沿”区域范围的农房,完成农房风貌提升3028栋。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加快农村宅基地审批效率,加强村民施工建房管控,做好乡镇宅基地管理相关业务指导工作,探索农村宅基地涉及多户联合建房和联排建房管理,完成存量农房微改造3000户以上。
整治前             整治后
平山街道碧山村农房风貌整治前后对比图
  二、提升乡村“内涵”,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行动和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
  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行动提质增效
  惠东各地区不断创新农村移风易俗的方法路径,平海镇以渔歌文化为切入点,用渔歌音乐剧宣传教育群众;稔山镇范和村以“学高为范,德高为和”的“和”文化营造和善友爱的村风民风;高潭镇用红色情景剧的形式传播革命历史,倡导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
  近年来,惠东县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问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基层道德评议机制建设的通知》,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惠东县持续健全完善“村法律顾问”制度,优化纠纷调处机制建设,实现行政村法律顾问全覆盖。健全村级志愿服务队伍、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的行政村实现100%全覆盖。“村民要学法、知法、守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巽寮渔业村村规民约的部分内容。目前惠东县298个村(社区)已全部完成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工作,并通过村(居)务公开栏、LED、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向群众展示,潜移默化间融入村民的生活中,使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营造讲文明、遵法纪、讲道德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在移风易俗方面的指导和动员作用,持续整治乡村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发挥模范引领作用,积极推广“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通过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典型榜样,汇聚强大的榜样力量,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移风易俗行动中。去年以来,全县累计倡导移风易俗各类典型(从简办席、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3075次。同时,依托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大力开展“推进移风易俗 弘扬科学精神”“评道德模范 树文明乡风”“七夕婚育新风”“清明丧事简办”等各类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村民群众树立正确婚丧观、价值观。

巽寮渔业村召开全体户代表会议公布村规民约
  推进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创优扩容
  近年来,惠东县以强化资源整合、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持续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截至目前,全县有博物馆1个、图书馆1个、图书馆分馆10个,并推进乡镇(街道)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现90%覆盖;文化馆1个、文化馆分馆16个、新型文化空间——城市书房3个;非遗展示馆1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88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家书屋288个。其中,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分别获评国家一级馆,一滴水图书馆被评为“广东省2022年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案例”。目前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格局初步形成,阅读成为当地群众的生活乐趣和精神享受。
  大力推进实践阵地建设,按照“1+17+298”文明实践网络布局,实现了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个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98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常态化免费对群众开放。重点建成了建筑面积超1400平方米的县文明实践中心场馆、3个镇街级示范所和39个村居级示范站,并因地制宜探索文明实践点设置,不断延伸文明实践网络,建成了南湖公园钢琴小屋、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岗、“文明巴士”、百姓舞台、惠民驿站等一批特色文明实践点,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15分钟服务圈”,提升群众就近参与文明实践便利性。
  在群众性体育场地等设施方面,惠东县各街道及社区均配有室外体育健身活动室,行政村实现健身路径全覆盖,“15分钟健身圈”在镇区的覆盖率达100%。全县现有篮球、网球、排球、足球等标准体育场地达2400多个,全民健身步道147公里,健身路径达300多条。
  为了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持续提供精神文化食粮,将精彩且接地气的节目送到老百姓家门口,今年以来,惠东县开展“送戏下乡”17场,送电影下乡2508场,送戏剧、渔歌进农村进校园10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群众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惠东县图书馆
  三、增强乡村“实力”,推进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行动质效双优
  惠东县深入推进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行动,入选“2023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获评“中国最美自驾游目的地”,2条线路入选广东自驾精品线路,同时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4个。
  惠东县集山江海资源于一身,绿色生态、红色文化、古色人文和蓝色滨海旅游资源俱放异彩。白盆珠镇立足于当地森林资源、温泉文化、自然风光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横江村、白马村为圆心,打造18公里示范带线路。被称为“东江红都”的高潭镇,不断挖掘“红军路”“红军饭”“红军茶”等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探索“红色+”旅游新业态。同时,建设高潭镇乡村振兴驿站,助力高潭特色农产品销售传播,多渠道、多方式带动村集体收入增加。多祝镇皇思扬古围村、稔山镇范和村、铁涌镇溪美村利用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发展古色旅游,把古村落保护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开发中。惠东巽寮湾、双月湾等滨海片区海岸风光旅游产品配套成熟,海龟湾滨海栈道、日出东山海回旋式观光塔、悬崖边的一滴水图书馆、星河山海半岛、磨子石公园、天后宫岭南民俗文化街等多个旅游景点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惠东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深入挖掘传统节日内涵,以节事节庆擦亮山海惠东品牌。2023年成功举办惠州·巽寮第九届妈祖文化旅游节、“趣玩白盆珠”——白盆珠镇首届旅游节、高潭镇舞龙民俗表演等,各类节事活动进一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截至2023年11月,全县旅游达1593.3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82.84亿元,同比增长48%。

惠东双月湾
  下一步,惠东县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的工作要求,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促进乡村颜值和内涵气质双提升,促进农村经济收入,为村民建设“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美丽乡村,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