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文明实践进社区推进“社科服务走基层”
发表时间: 2024-05-16 来源: 广州文明网

分享到:

  5月15日,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越秀区委宣传部、越秀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越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梅花村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广州市社会心理学会共同承办的“我为群众办实事 社科服务走基层”——2024年越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主题宣讲进社区启动仪式在越秀区开展。活动旨在深入推进“社科服务走基层”项目在基层落地生根,引导广州市社科类社会组织更好地服务社会进步,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关切民生办实事,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宣讲有温度
  据了解,“我为群众办实事 社科服务走基层”系列社科主题实践活动在2020年正式启动,是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坚守为民初心、发挥社科惠民作用的创新举措。据悉,4年来,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策划推出线下活动308场,组织了不同领域近1000位专家学者、社科工作者和社科志愿者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心理咨询、法律援助、普法宣传、技能培训等社科服务。活动覆盖了全市11个区,直接受益群众近2万人,网络科普宣传视频播放量近200万次,营造了社科为民、社科利民、社科惠民的良好氛围。
  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崔颂东表示,“社科服务走基层”系列活动推出4年以来,通过有温度、接地气,极具亲和力和说服力的内容形式得到了社区基层、群众百姓的普遍欢迎。这一社科普及工作的创新之举,生动诠释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战略部署的宏大叙事与具象化、大众化的表达可以完美结合。
  “下一步,将有45场社科宣讲活动走进越秀区18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服务社区居民。相信今年的活动将更充分发挥社科普及工作在贯通理论与群众之间桥梁纽带的独特作用,更有效推动人文社科服务启民智、惠民生、润民心,更有力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说。
  打造家门口的文化学堂,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宣讲有深度
  活动现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广州市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刘丽虹,带来了《正念减压与情绪调节》的主题宣讲。她通过案例分析,提醒大家警惕心态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引导市民群众学会探索自我意识与现实个人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互动问答等方式,帮助大家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为大家上了一堂有用、有效、有益的心理健康知识课堂。“压力来自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现在很多人的心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心理讲座对我们来说非常有用。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学到了一些能更好地调整心态的方法,希望今后能多参加这类为群众排忧解困的科普讲座。”市民王女士说。
  “我们和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并在充分征询各街道和社区的服务需求后,形成涵盖10个社科学会的主题宣讲活动清单,持续推进‘社科服务走基层’项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群众关切,创新服务形式,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广大居民群众带来‘越讲·越健康’科普巡讲、传统武术体验、岭南书画等特色主题宣讲。”越秀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越秀区还将陆续开展红色研学、非遗体验、中医康养等基层文化活动,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引导群众进一步感悟和传承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此外,还将持续开展“音乐营地”等文艺展演活动,把各种形式的演出带到街头巷尾,让市民在欣赏艺术之美中释放压力、舒缓心情。
  实践中心与青马基地结对共建,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宣讲有力度

  活动现场还邀请了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博士程洁如,为现场的市民群众带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宣讲。她从广州市民非常熟悉的新河浦、北京路等传统中轴线上的历史文化街区,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广府地区的传统文化。并通过吃、穿、用入手,引导大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担负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
  据了解,此次活动也是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与越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的首场活动。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青马基地后续将深入越秀区各文明实践所(站),广泛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的理论宣讲活动,运用有温度、带露水、沾泥土的话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通俗化、大众化表达,打通基层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广州日报新花城)
责任编辑: 蔡 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