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武汉要闻

创新水务产品亮相武汉水博会 赋能流域综合治理新篇章

2024-05-18 武汉文明网 字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以创新驱动水务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5月16日至18日,2024年长江经济带(武汉)水务科技博览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本次博览会以“科技创新 智慧赋能——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为主题,围绕城市水环境水生态、防洪排涝、供水排水、智慧水务等应用场景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并面向社会推广和宣传涉水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

  ■ 专家学者云集

  共谋武汉流域治理发展

  博览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祖信、水利部信息中心原主任蔡阳、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谢平等8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城市水环境治理、水务高质量发展等主题作学术报告和交流。

  如何提升城市水环境安全韧性?在水博会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祖信指出,当今,城市水环境治理已经到了雨污同治的关键时期。污水混接、雨水错接、管道破损、地表水倒灌导致城市排水功能严重受损,只有雨污同治才能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和防洪安全,需要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提高污水处理进水浓度、提高排涝能力,不断提升城市水环境安全韧性。

  “数字经济”前所未有地重构着经济发展“新图景”,在水利行业也不例外。水利部信息中心原主任蔡阳表示,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提升水利治理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将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力驱动。

  “在较大的城市湖泊中,实现‘浊水稳态’到‘清水稳态’的转变依然是一个重大挑战。”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谢平表示,2022年,“非经典生物操纵”在武汉东湖蓝藻控制中起到良好作用,证明是一项环境友好、效果稳定、绿色经济的蓝藻生物控制技术,为“两山理论”提供了一个完美案例。

  武汉水城共荣,水是武汉最为耀眼的名片之一。近年来,武汉市针对水环境治理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划定底图单元、明确安全底线,瞄准水安全、水环境安全、水生态安全,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建设任务,让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武汉将以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以项目绩效评价为抓手推进流域治理项目落地实施,实施雨污同治、溢流污染控制、生态水位管控、湖泊调蓄,推进水环境与水安全协同治理,将依法治理、科学治理、精准治理坚持到底。

  ■ 8000余件水务新产品亮相

  推动行业交流互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务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此次博览会,有120家展商现场展示8000余件产品设备,从智慧水务系统到高效节能的水处理设备,从智能水表到环保型供水管道,无一不体现了水务科技的最新发展成果。

  在此次博览会签约挂牌的武汉市水务数字技术中心,由武汉市水务科学研究院(武汉市水土保持监测站)、武汉市水务防汛信息中心、武汉生态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武汉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设。展览现场,该中心带来了他们首批研发落地的科研成果,“贴壁式积水监测终端”是其中一款产品。

  “这款产品虽然只有巴掌大小,但功能很强大。”武汉市水务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将该产品安装在易积水点可以全天候监测路面积水信息,实时将数据传送到后台供调度决策使用,足不出户,就能知道现场情况。“目前,这款产品已经在武汉三镇的道路路侧、涵洞、隧道等易积水点布设了约200个。”

  场馆门口,由青岛三利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应急供水排涝专业服务车也颇受关注。该款服务车配备了置物架、登高梯、发电机舱、升降照明灯等多项装置,相较于其他同类型产品,整车更加机动灵活,可以适用于市政管网抢险、应急供电救险、防汛抗旱排涝、小区爆管抢修、消防抢险救援等。

  大流量排水抢险车、高空救援……在武汉城投水务集团的展台上,各式排水抢险设备模型依次排列。据武汉市流域治理水环境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武汉市移动排涝能力提升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作为华中地区第一个国家级应急排涝基地,将为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提供应急排涝救援服务。“这些模型所展示的产品未来都会在项目中运用,并将后湖、汤逊湖等2座现有排涝泵站场地作为设备停保场,实现排水设备平急两用。”

  据了解,此次博览会和水务论坛通过前沿学术和持续创新服务,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将有力推进水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长江日报 策划:武汉市水务局 撰文:刘静怡 杨丝涵)

[责任编辑:陈文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