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六中上智中学:办一所会生长的学校

2024-05-17  字号:[][][]  

刘永胜和学生们在书吧畅聊“心目中的美好校园”。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 武汉市六中上智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刘永胜

  “基础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给孩子成长力持续赋能。”耕耘教育38年,这是我坚定的教育信念。有人说,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让教育工作者从容淡定很难。但我始终怀揣一个深情的瞩望——健康奠基、自主成长、学会学习,让师生在学校蓬勃而持续的生长。

  校长名片:

  刘永胜,武汉市六中上智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岸区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 永远把健康摆在第一位

  “健康是成长的基石。”身体、心理、生活方式、思想品德作为孩子健康的四大参数缺一不可。担任校长十多年来,我始终坚持: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更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无论在哪所学校任职,我首要的工作就是引导师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让他们在运动、游戏、倾诉中获得积极的情绪力,快乐健康成长。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是口号,更是行动。队形蜿蜒曲折、步伐整齐划一、口号响彻云霄,这是学校操场上最美的风景。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25分钟的跑步时间,学校上午和下午各安排一次跑操。运动不只健身,更健脑!跑操穿插在两节课间,以“运动+有难度的学习”的模式将学生运动后产生的神经元发生更多联结,课堂上学生更专注、更有激情,课堂效率自然更高了!

  守护孩子,就要守护他们明亮的视线。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摘下小眼镜,学校特设“睫状肌训练室”。自愿参与的学生每天坚持20分钟,在“近点+远点”的智能变焦用眼模式中,对睫状肌、晶状体和视觉系统进行物理化训练,提高裸眼视力。

  每个周二、周四的课后服务是学生最期盼的!“心灵空间”“趣味体育”“书法长廊”“指间艺术”“小小演讲家”……20多种有趣的社团活动课程,让每一个学生在球场竞技中活力四射、在艺术浸润中安宁心灵、在自由创意中释放自我、在文明对话中学会理性。

  “孕育积极心态、成就智慧人生。”学校以不断满足学生现实心理需求为动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心语空间里,学生伴随着管弦轻音乐《夜间的巴塞罗那》,在蔡勐老师轻柔的提示下进入美妙的冥想世界。此刻的少年们,在心灵探索之旅中感受“情绪”的魔力,在自由表达中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走道里,一个小男生跟在查莉老师身后,怯怯地说:“老师,我想预约一个时间跟您谈谈,可以吗?”老师欣然答应并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在每个年级,都活跃着一支爱学生、懂学生、愿意陪伴学生的教师志愿者团队,随时等待着孩子的分享与求助。

  ■ 学生真正的成长是自主成长

  “自主是成长的源动力。”学生进入初中,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满足学生自主的心理需求、唤醒内在的成长欲望、激发自我察觉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规划和自主管理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是“为未来培养人、培养未来的人”的必由之路。六中上智中学通过规划、训练、自省,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让他们的成长拥有不歇的源动力。

  迈入六中上智中学的第一天,每一位新生都会领到独特的暑期作业——《“智慧学习”自主管理训练手册》。在家长的陪伴下,严格遵照手册规定,以“阅读与诗词背诵”“数学趣味专题探究”“英语单词记忆与短文阅读”等任务为载体,每天安排“黄金十分钟”,规划好一天的学习、阅读、运动和娱乐的时间,养成规划生活的习惯,通过日常生活、学习行为细节的刻意练习,科学实现小初衔接。

  “真没想到短短一个月,孩子变化这样大!”谈到孩子做作业的变化,七年级小王同学的家长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以前小王同学作业磨蹭拖拉,短则两三个小时、长则拖到3天才能完成。现在的他,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移除所有电子设备,按照《作业自主管理日志》要求,先努力回忆当日学习内容,再主动填写每项作业的预计用时,逐一完成作业任务,并把隔日记忆、当日记忆和周记忆的任务完成情况如实记录。不知不觉,作业专注度提高了、用时明显缩短、作业质量明显提升了。

  这得益于学校开展的学生“自主作业管理月”活动。学校基于脑科学、学习科学原理,设计了《作业自主管理日志》,对学生进行刻意训练。学科校本作业体例上,将知识回忆、思维导图、概念导图、间隔复习、拓展变式、分散学习等方法运用于作业设计之中;作业形式上,将书写作业、阅读作业与记忆作业相结合,统一性作业与选择性个性化作业相结合;作业流程上,通过回忆知识形成“理想障碍”强化记忆力、时间规划提高作业专注力、独立完成实现作业有效性、自查纠错提升学习元认知等环节,让学生作业价值最大化;作业时间管理上,实行规定时间“熔断机制”,努力保证学生有更多的睡眠时间。

  ■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成长的核心竞争力。”学校课堂教学在跨界、融合、创新中转型,着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力。

  近年来,我们积极倡导“基于脑科学的‘智慧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实施“基于生理脑、认知脑、社会脑的工作机制,满足学生自主需要、胜任感需要、关系需要”的三大教学策略,实现课堂文化的重塑。

  青年教师丁梦洁执教了“基于碳中和理论设计低碳行动方案”一课。课前,同学们自主选择相应的研究课题,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拍摄纪录片、手绘专题小报等学习活动,完成学科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在交流分享、激烈辩论中,激活了原有的“二氧化碳的性质、物质的转化及元素守恒”等知识和图式,与新授知识“碳排放与碳吸收”和熟悉的生活产生深刻联结,在猜想、推断、验证中深度理解知识,培养了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策略的选择与应用水平是衡量学生学习力的重要因素。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推动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与转型是实现减负增效提质的关键着力点。

  在大思政进课堂的背景下,英语组赵菁老师将英语课与思政课相融合,创新推出新课《新愚公精神》被武汉市教育局评为“课程思政金课”。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中,从蕴涵中华五千年丰富文化的传统故事切入,通过比较对照、类比推理、概括演绎、解释反思等学习活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新旧知识整合中主动学习;在知识整合中建立新知识,实现建构学习;在与同伴交互学习中产生新输入,共创新知识。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式转换中,讲好了现代愚公故事,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强化了学科间相互关联。

  心存希冀,追光而遇;目有繁星,沐光而行。众多老师的教育智慧聚风成澜,推动了学校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精进。

  一所会生长的学校,一定弥漫着生长的气息。不断给学生赋能,扩充着生命的张力,让学生在健康上蓬勃生长,在心智上自主生长,在学习上智慧生长。我们正在努力创造一方生命自觉生长的幸福乐园。

  (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张星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