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文明之声

为人民求解放

2024-05-16 武汉文明网 字号:[][][]  

  75年前的今天,武汉解放。和平接管创造了全国城市解放的新模式,这也让“解放”的含义更加丰富和深刻:无论是战火洗礼,还是和平接管,“解放”都是一个里程碑时刻。从这一刻开始,武汉回到人民手中,人民迎来了新生。

  追溯“解放”二字,中国古代文献里,比如南北朝《齐民要术》载:“以蒲藳裹而缠之;二月初乃解放”——就是解除束缚,得到自由发展之意。在马克思那里,“人的解放”是全部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散发着共产主义理想的价值光芒。

  大潮澎湃的20世纪初,“解放”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尊严、自由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成立一个多世纪以来,踏过历史的洪流,在中国人民心里,“解放”既是一个重大时刻,也是一场壮丽实践。“解放”不只是打开城门、去旧迎新,根本上是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从被奴役、被压迫、被束缚的状态下解放出来。

  推翻“三座大山”,人民从历史压迫中解放,人民主体性从此确立。有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把三年解放战争称为“内战”,这是无视和虚化了“解放”的内涵。人心向背是“解放”最好的注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之为“解放”,因为这是人民的解放战争,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最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人民当家作主,开启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5000年历史之最”,正是从“解放”而来。

  打破头脑枷锁,思想从种种束缚中解放,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和文化主体性不断坚定。人们普遍认为,“解放”的一个深层含义,是思想与头脑的解放。党带领人民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的史诗。正是解放思想,我们党探索走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探索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正是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不断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正是解放思想,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健步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坚定走自己的路、不做谁的再版翻版,“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国之问的揭示与回答,都凝结着解放思想的光辉。

  摆脱落后状态,不断解放与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更加巩固。社会生产力越先进发达,人就越能摆脱自然状态,越能充分展示人的本质性力量,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物质基础就越巩固。从“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到“社会主义的本质”再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从“硬道理”到“新时代的硬道理”,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到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从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党为人民求解放、求幸福,生产力主题、发展主题清晰可见。始终不渝坚持解放与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人民幸福、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就会有更坚实的基础。

  “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社会活力”仍然在党的话语体系中频繁使用,“解放”仍然在推进时代进步中释放着巨大能量。

  从更长的历史维度看,我们依然走在“解放”的漫漫征途中。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这个历史进程始终伴随着持续不断的解放——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解放、社会生产力的解放、思想的解放。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我们正越来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长江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张星星]
网上展馆
更多>>精彩专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