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罗山县:“移”出好风气 “易”出新风尚

发表时间:2024-05-13  来源:信阳文明网

  移风易俗,新风拂面。近年来,信阳市罗山县立足县域实际,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地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通过示范引领、积分激励、宣传引导等形式,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新气象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中舒展开来。 

  “实”出好乡风,让文明种子“落地生根”

  

  “一约五会”涵育文明好乡风。罗山县广大乡村充分利用“一约五会”来扭转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倡新风,树风气。生男女,都满意。娶儿媳,嫁女儿,破旧俗,立新意。丧事简,不挑剔.......”在罗山县尤店乡方湾村,经过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由大家共同协商制定的村规民约“顺口溜”,不仅朗朗上口,更是将婚事新办、丧事礼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融入其中,接地气的“顺口溜”,也更容易让群众记得住、传得开。 

  

  “乡村食堂”引领乡村新风尚。罗山县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充分利用“闲置场所”打造成“乡村食堂”,并配套桌椅、音响等设备,为群众免费提供各类公益服务。罗山县楠杆镇田堰村打造的“村民之家”,为村民举办红白事提供了场地,村民只需通过红白理事会提前预约即可。同时,红白理事会还负责监督费用及食材质量,既统一了操办标准,也保证了食品安全。部分乡镇建成的“移风易俗大礼堂”成为基层群众“移风易俗”的主阵地,村民从讲排场、比气派,到如今比文化、比家风,文明习俗观念深入人心。 

  

  

  “积分超市”激活文明新动能。罗山县积极探索“积分制”的激励模式,鼓励群众自觉践行文明新风、摈弃陈规陋习。在楠杆镇李寨村的“积分超市”里,实行“一户一档”制度,为每家每户建立文明积分表,鼓励村民们自主参与移风易俗。通过“一申两审三公示”(即村民自行申报、网格员初审、村委会审核、公告公示),根据每项文明行动为村民积上对应的积分。量化的文明积分“数字表”,助推李寨村移风易俗走深走实,实现了群众从“要我变”“一旁看”向“我要变”“一起变”的转变。 

  “唱”出新气象,让文明之花“遍地绽放”

  罗山县不断推动文化资源、人才资源下乡,充分利用传统乡土文化资源,通过编排移风易俗文艺节目、制作音乐快板书、宣传微视频等,引导群众自觉摒弃陈规陋习,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周党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结合当地传统文化“小快板”,编排对口快板书《移风易俗谱新篇(天仙韵)》,郎朗上口的快板书,每次表演时都吸引众多群众前来观看。宝城街道新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则利用传统节日,举办“弘扬传统文化 建设美丽罗山”文艺汇演,将移风易俗理念融入秧歌、广场舞、锣鼓赛等群众参与度高的节目中,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助”出好风貌,让文明果实“挂满枝头” 

  罗山县以乡镇为单位,全县组织成立20支“抵制高额彩礼志愿劝导队”,广泛吸纳“五老”人士参与,打造婚恋交友、婚前辅导、情感疏导等“一站式”服务平台,用接地气、有温度的语言和群众谈心、为群众服务,让群众由“被动听”转为“主动谈”。 

  

  灵山镇高寨村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引导家庭成员、直系亲属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反对陈规陋习,为广大群众树标杆立榜样。部分乡镇定期开展“乡村振兴 文明同行”家庭公益讲座活动,讲家风故事、展文明风采,充分发挥家风家训的教育引导作用,鼓励群众树立正确的婚姻观、恋爱观,不盲目跟风、不攀比。 

  此外,劝导队在走进群众向群众宣传移风易俗有关政策的同时,也向群众探讨请教解决移风易俗“瓶颈”的方法,依靠群众推动移风易俗在基层落地落实。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如今,罗山县红白理事会理出了“新气象”,“乡村大食堂”引领了“新风尚”,运用积分制激发了“新动力”,传统乡土文化展现了“新作用”……移风易俗取得新成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下一步,罗山县将持续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切实抓好移风易俗专项整治,确保移风易俗力度不减、劲头不松,将文明的种子根植到每个人的心中,促进乡风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 

【责任编辑:朱 丽文】

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大河网络传媒集团 大河网 承办

豫ICP备070063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