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经纬
伊春:坚持节水优先 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高效利用
发表时间:2021-03-26    来源:伊春文明网

    又到了“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日子。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今年,联合国确定“世界水日”的主题为“Valuing Water”(珍惜水、爱护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水资源作为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是人类生存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水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由于节水意识不强、用水粗放和浪费等,接连带来了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退化……,水资源问题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和短板。加快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已直接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人民健康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多次就水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强调要“加强需求管理,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正常年份缺水500多亿立方米,并且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水需求将呈刚性增长,水安全形势越发严峻。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全面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高效利用。

    加快推进伊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样必须严守水资源这一最大的刚性约束,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倒逼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布局优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我市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新时代治水方针。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就 保障国家水安全发表重要讲话时,旗帜鲜明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2019年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又提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论断,就是把水资源作为前置约束条件,根据地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调整区域空间布局,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引导人口流动,优化产业结构,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思想,打破了过去把水当作可以无限索取资源的旧思维,扭转了过去水资源的使用要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旧观念,将人与水的关系纳入正确的轨道上来。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也是对科学发展规律的自觉遵循,因此应将这一思想落实到我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中来,强化水资源的利用管理,贯彻落实好新时代治水方针,以节水优先,谋划好市域内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生态生活生产效益。一是明确我市各地在今后的发展中可用水量,确定主要河流及重要支流生态水量,并确定地下水位、水量管控指标,明确可开发利用的地表水量、地下水量和非常规水利用量。二是按照确定的可用水总量和用水定额,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研究提出每个县域城市(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的控制性指标,确保人口规模、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与当地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三是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和结构,在生态脆弱区、地下水超采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严控新上或扩建高耗水项目,淘汰高耗水工艺和高耗水设备。四是针对农业这一用水大户,要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因地制宜确定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并严控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

    二、促进水资源的刚性约束转换为制度机制约束,强化落实责任。“十三五”前四年,我市在全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均获得了优秀等次,与我市近年来大力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考核、扎紧用水制度“笼子”密不可分。早在2014年和2015年,我市就出台《伊春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和《伊春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将省分配伊春市的水资源“三条红线”指标分解到全市各县(市)、区,落实了当地政府的水资源管理责任,并严格进行考核。通过用水控制指标分解和考核,用水制度“笼子”扎紧了、织密了,压缩了用水空间,全市用水量逐年下降,用水效率不断提升。2016年至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从5.32亿立方米降至4.78亿立方米,5年间全市用水总量下降0.54亿立方米。“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强化用水管理,严格落实水资源“双控”制度和节水政策,进一步加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力度,以制度约束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高效利用。

    三、深入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高效利用,必须以国家节水行动为抓手,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聚焦全方位节水重点工作,取得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最大成效。2020年6月,我市出台了《伊春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务必严格落实,通过深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用水过程监管。一是对于不合理的人工湖、拦河坝等水景观工程和农业“大水漫灌”要坚决予以整改。各地应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以“四定”思维,倒逼用水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双转变”。二是积极推动水资源税改革,利用税收杠杆调节作用,有效抑制不合理用水,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三是农业要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普及推广喷灌、微灌、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早日告别“大水漫灌”,尽快由“浇地”变为“浇作物”。四是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行动。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术开发和节水设备研制;全面实施节水管理和改造升级行动,通过采用差别水价以及树立节水标杆等措施,推动高耗水行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和节水增效。五是鼓励非常规水利用。城市生态绿化用水应优先使用中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以减少不必要水资源消耗。尤其在管理上,不仅要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上鼓励利用非常规水源,还要规定非常规水源利用的硬性指标,重点考核当年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较上年增加或占当年用水总量比例情况。六是大力推动城市(镇)节水降损行动,推动节水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全面推广城镇生活节水器具使用。七是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从严控制洗浴、洗车、洗涤等行业用水定额,并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优先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八是完善并用好节水经济政策。发挥阶梯水价、优惠补贴等节水经济政策对节水行为的激励作用,对于居民阶梯水价,适当拉大一、二档水价价差,并适量减少第一档用水量,以价格增加对居民节水行为的影响;有效管控工业用水,可根据万元GDP用水量等用水效率指标调整工业用水的水资源费,以调节工业用水需求;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重点补贴种粮农民定额内用水,逐步引导农民用水户自发改变落后的灌溉方式,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种植。

    四、强化舆论引导,大力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节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共同参与。当前,全社会珍惜水、爱水、节水的意识仍显淡薄,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事关文化、伦理和社会风尚。首先,应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运用专题专栏、新闻报道、言论评论等多种形式,开展水情教育,向全民普及节水措施、宣传节水知识,营造全社会节水氛围,引导公众树立节约集约用水就是保护生态、保护家园的意识。其次,应尽快完善节水标准定额体系,健全节水定额工作机制,推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节水标准,还要加强对各行业、各领域全过程取用水行为监管,坚决纠正无序取用水、超量取用水、超采地下水、无计量取用水等行为。第三,全面执行节水评价机制,在编制伊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规划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新改扩建项目水资源利用的节水评价,落实行业用水定额管理,从源头上把好节水关。第四,应积极开展节水公共机构建设,从各级人民政府和组成部门做起,建设一批标准先进的节水示范单位,带动全社会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伊春市水务局)

 

 

 

责任编辑:祁 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