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南阳公众号

南阳官方微博

投稿须知

欢迎访问南阳文明网

聚焦南阳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聚焦南阳 > 正文

0807

河南南阳:移风易俗奏响乡风文明“幸福曲”

2024-05-14  南阳文明网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村规民约“设限”、移风易俗宣讲、文艺演出下乡……河南省南阳市聚焦“高额彩礼、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等现象,多措并举推进婚俗改革、移风易俗,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为推动乡村振兴涵养净化社会风气。

南阳市宛城区百姓宣讲团走进刘宋营村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
  邓州:摈弃高价彩礼 成就美好前程
  “没有彩礼的压力,我们俩每个月的工资都在攒着,现在手里也有点存款,再干几年说不定还能自己当老板呢。”5月10日,接到孩子的电话,邓州市白牛镇故事桥村村民刘展心里满是欢喜:“‘零’彩礼成就了孩子们的好姻缘啊。”
  原来,2023年4月,刘展一家人因孩子结婚“彩礼”的事儿犯愁,在经过媒人劝慰后,和对方父母见了面,把话说开后,才发现自己之前担心的“彩礼”一事全是多余的,2023年国庆节,没有大操大办,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两个年轻人步入婚姻殿堂。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得知此事,都夸刘展有福气,找了个好儿媳,羡慕他有明事理的亲家。如双方父母所愿,小两口婚后十分孝顺双方父母,生活充实而快乐。
  “在我们村这可不是啥新闻了!近几年,娶妻嫁人都要得不多,‘摈弃高额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也是我们村村规民约里的一项,让‘低彩礼’成为主流、‘零彩礼’变为可能。”白牛镇故事桥村党支部书记说,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治理高额彩礼的相关制度,规定村民“大喜小办、小喜少办、丧事简办”,不但减少了铺张浪费,遏制了攀比之风,同时也密切了党群关系,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
  近年来,邓州市引导各村建强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整治陈规陋习,让“反对铺张浪费、反对高额彩礼、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观念深入人心,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淅川县“弘扬新风正气 涵养文明乡风”文化惠民巡回演出活动。
  淅川:破除陋习 树立婚丧新观念
  5月12日,在淅川县毛堂乡店子街村文化广场,县文化艺术中心的文艺志愿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锣鼓曲《光荣花》等节目,通过节目演出,无形中把“高额彩礼丢面子”“不要彩礼要幸福”的理念传递给了现场群众,引得不少村民热议。
  “娶媳妇、嫁闺女,低彩礼、都欢喜……”在香花镇环湖村移风易俗主题志愿宣讲现场,志愿者马闯用快板表演,将移风易俗的好处说清楚,把大操大办的弊端讲明白。
  今年以来,淅川县积极编排节目,开展“弘扬新风正气 涵养文明乡风”文化惠民巡回演出活动,组织文艺志愿者走进基层,通过台上送节目、台下送宣讲等形式,广泛传播移风易俗理念,丰富乡村群众的文化生活,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摒弃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陋习,树牢文明风尚。
  在上集镇大龙村,彩礼曾让小伙儿孙海勇愁眉不展。“高额彩礼给新人添负担,真爱不能和彩礼画上等号。”在县宣讲团和镇村干部劝说下,女方终于同意举办零彩礼婚礼。
  “婚宴饭菜花费3000多元,儿媳没要彩礼,没买金银首饰,一场婚礼花了不到1万元。”九重镇邹庄村村民邹文明,谈起儿子去年国庆结婚,笑容满面。邹文明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按常理,儿子邹旭辉的婚礼定会大办。但他们没有大操大办,参加婚礼的只有双方至亲,中午是自助餐,大家勤拿少取。这场婚礼让村民们拍手叫好。
  马蹬镇任沟村村规民约提倡零彩礼,不要车、不要房,亲属礼金不超200元,其他人不超100元,不摆宴席……将移风易俗的“软任务”变成“硬约束”。
  ……
  变化得益于移风易俗。淅川县对红白事不搞“一刀切”,出台了《治理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攻坚年行动方案》,由各乡镇制定参考标准,全县464个村庄(社区),都建立了“一约四会”,并充分发挥义务监督员作用,引导群众自觉勤俭节约、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如今全县许多村庄、社区,文明节俭深入人心。

新野县新甸铺镇集体婚礼。 资料图
  新野县新甸铺镇:践行村规民约 破除陈规陋习
  初夏时节,走进新野县新甸铺镇津湾村,田园般的美景映入眼帘,房舍整齐排列、树木郁郁葱葱、道路干净整洁、院落雅致美观。青瓦白墙上书简造型的村规民约墙绘别具特色,水墨画风格与津湾村“水美乡村”相映生辉,吸引村民纷纷驻足观看。
  用村规民约将勤劳致富、邻里和睦、孝老敬亲、婚丧嫁娶等内容纳入其中,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也在潜移默化中涤荡人心。
  不久前,新甸铺镇新南村一老人过世,家人找到村红白理事会负责人,商量酒席细节。村红白理事会负责人掏出手机说:“白事酒席有明确标准,菜单你们选一下吧,准备办几桌?”这位村民当即应道:“人到心意到,礼金多少不重要,宴席只请至亲。”村民程艳峰由衷感慨,在村红白理事会的指导和倡议下,现在乡亲们纷纷节俭办宴席。
  “每年5月20日举办集体婚礼,新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已经成功举办两届,现场氛围热烈、简朴温馨,这也成了新甸铺镇弘扬婚事新办,倡导移风易俗社会新风的最好印证。”新野县新甸铺镇新南村支部书记说。
  组织志愿者为五保老人打扫房间、捶背梳头、餐叙聊天;为70岁古稀老人发红包、同吃年夜饭;通过村村响大喇叭、乡村在线APP等平台,运用广场舞、微视频、抖音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移风易俗 乡风文明”宣传及文化表演活动……全镇上下,弘扬社会新风正气,继承发扬传统美德,让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近年来,新野县新甸铺镇因“村”制宜修建打造了新南村的婚俗文化长廊、家风家训馆,宋庄村的移风易俗主题广场,津湾村的红色保育馆、耕读小院等游园展馆6处,广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婚俗文化、农耕文化等,让村民的精神生活“富”起来、家风家训“立”起来、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柳湾村村规民约。
  方城县博望镇:倡导文明婚俗 助推乡风文明
  “现在经济发展了,物价又高,定里少了也不中,根据大家讨论,从今以后,咱村青年自订婚到结婚,包括嫁妆、‘三金’‘改口费’等,就按‘一锅包’(当地方言)10至15万元为最高上限吧!”日前,方城县博望镇皮庄村党支部书记“列席”本村的红白理事会会议,经过反复讨论,他的几句大实话为本村的结婚彩礼标准“一锤定音”。
  方城县博望镇多数群众认为结婚要彩礼是婚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应该充分理解,但具体数额应“因户制宜”,宜少不宜多。针对为了面子和虚荣心索取巨额彩礼、不顾实际用高额的礼金换“幸福未来”等现象,各村召开红白理事会会议,根据不同村情和经济条件,为高额彩礼“踩刹车”,博望镇皮庄村制订的收受彩礼标准既符合实际、又具体而细致,深受群众欢迎。
  此外,博望镇还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婚介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婚介服务行为,教育婚介服务人员当好节俭办婚事的宣传员和劝导员。
  56岁的靳小苹是博望镇湾街村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她的婆婆长年瘫痪在床,丈夫经常外出打零工,婆婆的吃喝拉撒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
  “平时喂饭喂水,生病熬药煎汤,还要经常抱起婆婆放到轮椅上,推到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让她见见左邻右舍,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靳小苹说,由于轮椅使用频繁,坏了就修,修了又坏,已换过两辆了,“这都不算啥,孝顺父母是应该做的事儿”。
  博望镇积极推行道德模范评比活动,靳小苹只是获得荣誉中的一员。日前,博望镇还举行了“深化婚俗改革 讲究婚事新办”“改变丧葬陋习 推行火化制度”等为主题的集中宣传活动。
  今年以来,博望镇通过春季庙会、物资交流会、乡村大舞台等,自编自演《三个媳妇比孝顺》《移风易俗树新风》《二姐退彩礼》等节目,以三弦书、大调曲、鼓儿哼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同时,编印《婚俗改革倡议书》《殡葬改革条例》等宣传资料10000份,下发到各村各户,把移风易俗融入群众生产生活,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文明素养,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南阳文明网)

责任编辑:孟 得会

南阳市文明办 主办
京ICP备1003144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