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简报(2015年第六期)

来源:湘潭文明网   编辑:   时间:2015-07-01

  第六期

  2015年4月16日

  要闻要情

      陈三新主持召开民主法治和社会治理改革调研座谈会

  创建动态

   湘潭市举办首届“美德少年”评选活动

   经开区:“智慧九华“打造城市新形象 提升市民幸福感

   市编办:“一把手”带头开展文明创建

   万楼街道:清理垃圾漂浮物 还护潭河美丽整洁

  他山之石

   “花样南宁”:低成本打造宜居城市升级版

  要闻要情

  陈三新主持召开民主法治和社会治理改革调研座谈会

  3月10日,市委书记陈三新主持召开民主法治和社会治理改革调研座谈会。市领导廖国锋、陈忠红、刘建业、傅军、李光泉及廖迪文等参加。

  市委政法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人大研究室、市政协研究室等单位负责人,围绕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涉法涉诉涉访改革、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探索建立公开透明的人大代表产生机制等主题,纷纷建言献策。对与会人员提出的真知灼见,陈三新表示,要归纳梳理,集思广益,深度研究,形成湘潭全面深化改革的条文。

  陈三新要求,在民主法治和社会治理改革领域,尤其是在推进人民民主、协商民主范畴的改革创新,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推进人民民主、协商民主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发展和完善。司法领域改革一定要在中央、省委的领导下,根据中央、省委作出的决定,稳步推进,湘潭可以在工作层面,在工作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上往前推进、有所作为。还要扎实推进社会治理方式的改革创新,着力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水平和效率。

  创建动态

  湘潭市举办首届“美德少年”评选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一批学习榜样,让广大青少年在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接受锻炼,市关工委、文明办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了首届“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活动按照“友善助人”、“自强自立”、“孝老爱亲”、“诚信明礼”四个方面的标准,将评选“美德少年”10名,“美德少年”提名奖10名,以及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2014年12月,市关工委召开会议就首届“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并于今年1月联合市文明办、市妇联、市教育局、湘潭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等成员单位印发了活动通知,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4月15日,推荐报送工作结束,正式进入初选、考察、票决阶段。

  本次评选采取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相结合方式,候选人需得到所在学校师生的支持和推荐,市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根据推荐人的先进事迹和上门考核确定首届“美德少年”名单,并依据考核结果和得票多少确定“美德少年”和“美德少年”提名奖获得者人选。

  经开区:“智慧九华”打造城市新形象 提升市民幸福感

  作为我省首个综合性城市管理系统,“智慧九华”综合指挥中心通过1300个分布在主次干道、社区、企业周边等重点区域的高清摄像头,将辖区内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尽收眼底,能实时汇总、反映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

  工作人员打开了前一天的一小段监控录像。当天上午10时53分,在莲城大道和伏林路交汇路口,一辆小轿车司机在等待红绿灯时,将一个槟榔袋和一个烟盒抛出窗外,摄像头清晰地记录了整个过程。随后,这段监控录像作为举报车窗抛物行为的有效证据,被上传到了市城管信息指挥中心,整个过程不到2小时。

  通过“数字城管”约束市民不文明行为,经开区这一做法走在全市前列。“智慧九华”系统的运行,让全区不文明行为无处遁形,市民不文明行为大大减少。今年,经开区将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城管”,全面打造智慧城市体系,做到监控全天候、全时段,确保工作信息畅通、指挥高效、反应迅速、处置迅捷。

  经开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的投入,打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自行车租赁系统、免费公交、免费电视、免费WIFI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相继推出;原有马路市场全部取缔、整体搬迁,成为全市唯一没有马路市场的城市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正感受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享受着日益便利的生活。

  市编办:“一把手”带头开展文明创建

  又到周五文明创建活动日,市编办由主任袁锡辉带队赴联点社区---书院路社区参加文明创建。

  在一医院门口,人多车多,交通情况十分复杂。“过马路请走斑马线。”见到一名妇女抱着小孩准备横穿马路,袁主任拦下她,耐心细致地进行劝导:“你这样抱着小孩横穿马路很危险,也给小孩做了不好的示范。”妇女点点头,抱着小孩从人行道通过,并表示下次会注意。只要发现行人、车辆有违反交通秩序的可能,袁主任都会耐心地给对方指出。袁主任说:“文明劝导不仅能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对自己也起到很好的管束作用,很有意义。”并表示,文明创建要常抓不懈。只有人人参与,才能做到人人享有文明创建成果。

  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市编办全体干部职工主动走上街头,对乱停乱放、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违反交通规则,乱贴乱画等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进行劝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万楼街道:清理垃圾漂浮物 还护潭河美丽整洁

  雨湖区护潭河一级撇洪渠是一条人工河,主要承担韶山灌渠右干渠的泄洪和周边农田灌溉的作用,全长近20公里,流经多个乡镇,其中在万楼街道地域范围长度2公里。万楼街道护潭河倒虹吸位于干渠下游,如遇雨水、泄洪,上游树枝、垃圾、动物尸体等漂浮物将随水流往下,最后全在倒虹吸处(渠道从地下穿过步步高大道的水利设施)拦截堆积。

  2014年,万楼街道累计出动100余人次、十几条船只,对护潭河内先后组织了11次清理打捞工作,打捞垃圾漂浮物累计约200余吨,无害化处理病死猪1000余头。但由于春季雨水不断,护潭河水位涨高,倒虹吸处水深情况复杂,需要聘请专业的打捞队伍,并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打捞工作。

  近期,万楼街道城管建设环保站对护潭河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大清理、大打捞行动,租用两条打捞船,聘请6名专业打捞人员进行作业。同时,街道环保站全体工作人员也参与到行动当中,负责组织指导与安全调度,对打捞的垃圾进行装车清运以及对死畜进行拖运与无公害处理。通过岸上岸下大家的分工协作,截止到目前,共打捞垃圾杂物漂浮物近30吨。

  万楼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护潭河河面保洁难度大、河面垃圾从渠道上、中游沿渠道漂流而下,既不能与上游乡镇分工保洁,也不便于往上游沿线进行追究,导致街道打捞压力大、资金投入多。面对困难,街道将不回避、不懈怠,不断组织人力、物力,完成清理打捞工作。

  他山之石

  “花样南宁”:低成本打造宜居城市升级版

  有着“中国绿城”美誉的广西南宁一直以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闻名,如今“绿城”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在绿量更多的同时,着力打造“花样南宁”,并将其与“海绵城市”建设、文明城市建设等结合起来,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升级版。

  “中国绿城”渐成“多彩花城”

  暮春时节走进南宁,映入眼帘的依然是姹紫嫣红:在民族大道、快速环道等街道,三角梅、长春花、满天星、木棉花等次第绽放;走进滨湖路小学,同学们在走廊打造的小花坛将花草种植与水池、竹简摆设等结合起来,营造出优美的文化意境;在东葛路延长线竹江景苑小区,白色围栏上纵情怒放的三角梅格外亮眼,小区花卉品种达60多种……

  “南宁正从‘中国绿城’变为‘多彩花城’。”南宁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蓝岚介绍,南宁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国绿城”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从2013年起,南宁市对实施“中国绿城”工程进行大胆改革,以优生态、增绿量、重彩化、提档次为主线,通过大量使用花期长、色彩艳、成本低的绿化植物,凸显出大花量、多彩化的景观效果。仅2014年,南宁市就种植各类观花乔灌木229个品种,达170多万株。

  今年,南宁市提出建设“花样南宁”。南宁市委书记余远辉表示,南宁将以“花样南宁”为城市主基调,按照“四季有花、处处见花、生机盎然、宜业宜居”的目标,进一步提升绿化美化彩化水平,把城市建设得更加优美、更加生态、更富吸引力。

  从“果树上街”到“鲜花下地”

  “果树上街”一直是南宁绿化的老品牌。在南宁中心城区的民族大道上,一棵棵比肩而立的大王椰、树冠宽大的扁桃树在人行道上挡雨遮阳,华西路的芒果树、新民路的人面果、新华街的木菠萝等成为都市中一道道独特景观。

  今年,南宁市在“花样南宁”建设过程中创新理念,街头绿化告别摆放“盆景”。“第一大好处就是节约种养成本”,蓝岚说,以前全市每年都要摆近千万株盆花,基本都是花期短的草本花,要不时更换,成本很高。现在鲜花下地,种植的都是花期长的乔灌木花,一般三到五年后才会更换或者移植,管护成本低很多。这些街头种植的鲜花也尽量减少人工修剪、保持原生态自然成长,确保长得茂密、开得鲜艳。

  南宁市在“花样南宁”建设中,坚持生态自然化、森林化、多彩化、多样化、苗木本土化、管理低成本化“六化”原则,以三角梅、朱槿、夹竹桃等本土植物为主,选择花期长、花量大、色彩艳、易养护的品种。今年,南宁市将在全市种植各类观花乔灌木710万株以上。

  “花样南宁”助推城市生态文明提升

  南宁市将“花样南宁”建设与“海绵城市”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文明城市建设、休闲旅游发展等结合起来。今年3月,南宁市在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答辩中,在全国22个参与决赛的城市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资格,其中良好的绿化水平和生态环境是南宁成功入选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南宁市大胆改革创新,在提升市民素质、促进文明之花绽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实现生态“花样”与市民心灵“花样”的双促进、双丰收。如,修改完善城市绿化条例,不断加大对损绿毁绿行为的处罚力度;在城市治理中实行严管重罚,强力整治交通违法行为、城市脏乱差现象,市民文明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如今,“花样南宁”建设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响应。今年植树节,社区居民、青年志愿者热情高涨,在小区认捐、栽种花木蔚然成风;市民开“英雄车”、乱闯红灯的现象明显减少……“‘花样南宁’建设不仅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还将极大提升城市品质与吸引力。”市民黄女士说。

  为进一步提升生态宜居城市环境,南宁市已经启动申办2019年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并将大力创建“中国国际养生休闲特色旅游目的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