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思践悟

市市场监管局臧悦:脚踏实地 知行合一——读《习近平在正定》有感

时间:2024-05-10  来源: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浏览次数:

  

  “党风的好坏,决定人心的向背;人心的向背,不但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命运,也决定着党的命运。”40多年前,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这样说。《习近平在正定》一书用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故事、一幕幕亲切感人的场景,展现出他对抓好党风建设的坚定信念和决心,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和严于律己的优良作风,激励着我们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感悟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1983年下半年,针对当时正定一些党员干部中出现了贪图安逸、纪律松弛、精神不振等不正之风的现象,习近平同志表示“刹住新的不正之风没有气势不行”,亲自主持制定《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一共6条内容,被称为“六项规定”。规定出台之后,大大振奋了全县人民的精神,正定干部作风有了很大转变。正定“六项规定”与今天的中央八项规定一脉相承,从中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对党风建设的深刻认识、持续思考和一贯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继续深化作风建设,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感悟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六项规定”明确提出,“要在调查研究上狠下功夫”。为推动制度落实和切实转变作风,习近平同志还专门给正定四大班子领导写信,信中说“我们要多下去走一走,看一看,实实在在地调查研究一番,多了解一些真情实况,长一些真知灼见,更有效地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他亲力亲为,创新开展问卷调查,主动接触各界群众,不打招呼、不让事先准备,直接下乡、下厂、入户,轻车简从转遍了全县每一个村子。那段时期正定形成的许多文件和重大决策,都跟这些调研有关系。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的根本工作方法。“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下去调研全是办法。”我们要把下基层、搞调研、寻问题、找办法作为工作习惯,切实走好群众路线,坚持问计于民,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思考,让群众真正感受到调查研究带来的成果与实惠。

  感悟克己慎行的生活作风。《习近平在正定》一书中很多采访对象对习近平同志的第一印象都是“身着一身半旧的绿军装,脚穿一双黑布鞋,很年轻、很朴素。”在正定工作期间,他同当地的干部群众一起睡硬板床、排队吃大锅饭、扛自行车过河下乡,衣、食、住、行、言没有一点“衙门气”、“官气”。他下乡吃饭一定要在乡镇食堂,而且粮票、饭费一定如数交纳。他的客人他自己掏腰包接待,常常是几段香肠、一碟花生米。公务接待,是以缸炉烧饼、猪头肉为主打的便餐,或者干脆就是饭菜合一的一盘饺子。这一幕幕清廉自守的生动细节,令今天的我们仍然深受触动。保持清正廉洁、弘扬清廉之风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我们要始终保持不谋私利、不搞特权的敬畏戒惧,把“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从当年的“六项规定”到今天的“八项规定”,从当年的“骑车下乡”到今天的“不清场、不封路”,从当年的“不开小灶”到今天考察“吃家常菜”,我们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一以贯之的坚守。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正是他一直所躬行的。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在此时重温《习近平在正定》的难忘岁月,有着特殊的意义。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是党纪学习教育的要求,但要求不是空泛的,而是具体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正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对照的最高标准和学习的最好榜样。我们要始终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自觉把铁的纪律刻印在脑海中、体现在行动上,以更加优良的作风、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更高的工作标准做好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