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思践悟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薛倩倩:红豆村寻古

时间:2024-05-10  来源: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浏览次数:

  虽然是约定的寻访,却更像是一次富有意趣的邂逅。在未去红豆村前,我就设想过与红豆树,与红豆相遇的那一刻,自己该有怎样的欣喜。尽管还不到红豆挂果的季节,但是我心中的红豆树却已然满目满树饱满颗粒了。

  这次是随市人大融媒体联盟的记者们一起,前往江阴市顾山镇红豆村,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聚焦人大代表履职集中采访活动,也为了寻获那一抹独特的灵感。

  红豆村因红豆树和红豆而得名,红豆更因大诗人王维的诗笔点化,令后人思接千载、充满遐想。古往今来有多少相思情意凭着一丸红豆传说、传奇,多少文人墨客为之率性挥洒笔墨。所以在红豆村,红豆树便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张被赋予了深厚文化内涵的名片。

  

  走进红豆村,春雨霏霏,如烟似雾,轻轻洒落村里的古老街巷。街道两旁,依水而建的民居错落有致,虽历经风雨,依然保持着江南水乡特有的古朴与雅致。青石板路、白墙黛瓦、小桥流水,还有那摇曳生姿的绿柳,让人恍若置身于一幅江南水墨画中。偶尔传来的犬吠声和儿童欢笑声,为这静谧的古村增添了几分生动与趣味。漫步其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感受到岁月的沉淀。

  红豆院的大门静静地敞开,仿佛是在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访客。我跨过门槛,眼前豁然开朗。那棵古老的红豆树矗立在庭院中央,高大挺拔,枝干伸展数十米外,形如巨伞。在春雨的滋润下,它的叶片更显苍翠,生机盎然。红豆还未开花,但枝头已经挂上了许多小花苞,它们在风中轻轻摇曳,如同红豆文化的种子,静待绽放。相传,这棵古树是梁代昭明太子亲手种植,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历经了千年的沧桑,却依旧枝繁叶茂。我想,这也许就是生命的奇迹吧。它见证了红豆村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和成长,它静静地守候着这片土地,守护着人们的记忆和情感,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红豆树旁的长廊里,我遇到了正在与村民交流的市人大代表吴敏东先生。他亲切的笑容和朴实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人大代表与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感。在采访中,吴代表给我们讲述了红豆树的传说和红豆村在乡村振兴中的努力和成果。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自豪。他说:“红豆村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乡村风貌。”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资源,红豆村在乡村振兴中注重红豆文化的挖掘和生态保护,打造了一系列“以红豆为魂”的特色旅游项目,努力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人大代表不仅是政策的传播者,更是民意的收集者,是连接政府与民众的重要桥梁。”他深有感慨地表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喜爱红豆文化,让红豆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听着吴代表的讲述,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红豆村的人们在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热爱与坚守,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这份独特的红豆文化。这种文化自信,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和展望。红豆树与红豆村人民共同谱写了一曲红豆的赞歌,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旅游新篇章。

  离开红豆村时,我回首望去,那棵红豆树依然静静地矗立着,仿佛还要诉说这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我想,红豆树不仅是一棵树,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象征。愿红豆树永远生机勃勃,愿红豆村永远美丽宜居,愿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独特的浪漫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