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美景也要文明
发表时间::2024-04-26 14:39:00来源:济南文明网

  近年来,随着出行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嬗变,旅游已经成为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方式。然而,大家在享受假期、放松身心的同时,一部分人对文明的“习惯性忽视”、对自身行为的过度放松,为原本快乐的旅行徒增不少烦恼。

  有人说,花钱出来旅游,就是为了开心,“任性”一点也无所谓,甚至认为这是“不拘小节”。然而,他们所谓的不拘小节,实际上就是不文明的表现。

  加剧“破窗效应”。我们走进自然风景区,本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但是有一部分人却在肆意毁坏着自然环境,这种不文明行为引起的“破窗效应”影响巨大。

  近日,西安西寺沟景区内紫荆花盛开,吸引了不少游客爬山赏花,部分游客为了寻找最佳观花点,选择踩踏老人的庄稼地去赏花,期间老人几番劝阻无效,最终下跪祈求游客不要踩踏庄稼。无独有偶,2023年5月1日,在江西上饶鄱阳白沙洲湿地公园,有的游客伸手去拔孔雀的羽毛,导致孔雀没有空间可藏,“忍无可忍”飞上轨道逃避骚扰,被驶过的轨道车碾死……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破坏景区旅游秩序,影响其他游客旅游体验,而且容易发生巨大的安全事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和处理,就会让其他游客产生“反正都这样,我也可以这样做”的想法,滋生更多不文明现象。

  忽略安全问题。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出门旅行可以撒欢玩乐,但凡事皆有度,要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更要遵守相关规定和秩序。如果不顾劝解,就有可能会因小事而酿成大错。今年泼水节期间,有网友发帖反映称,自己在西双版纳告庄景区游玩时,被人用高压水枪喷水,致右眼受伤住院治疗。景区回应称,景区明确规定禁止使用高压水枪泼水,广播也会提示,但即便如此,还是发生了令人痛心的事件。类似不文明现象的出现,不只让当事人的身心受到伤害,还会给美好的旅途蒙上阴影。

  每个假期,旅游问题都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文旅热度升温的同时,我们要正视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

  旅游过程中“道德感弱化”。人们进行旅游消费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在这个相对松弛的状态下,人们往往会放松对自己行为的约束,“追求不受束缚”的愿望被强化。

  不文明行为犯错成本低。同网络环境相似,旅途中的不文明行为极易隐藏。一些游客错误地认为即使他们违反了旅游规定或道德准则,也不会受到严重的惩罚。此外,一些旅游管理机构在处理不文明行为时缺乏足够的严格性和及时性,只是进行象征性的处罚或警告,而没有实质性的惩罚措施,也进一步降低了犯错成本。

  景区管理秩序松懈。部分景区在维护旅行秩序、保障游客安全上,没有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倒逼游客发泄不满情绪。比如,广西象鼻山景区收取下山门票、浙江舟山普陀山景区内二次收费女游客“向观音告状”火遍全网。这种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景区管理秩序的不完善,“大市场职责”与“小市场权限”的矛盾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图源:新华社

  路上千般景,最美是文明。人在旅途,如果没有文明相伴,即便邂逅再美的风景,旅途也不算完美。

  入其乡、从其令。出游讲礼仪、入乡要随俗,当我们前往一个新的地方旅游时,应该尊重当地的文化、习惯和传统,自觉地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避免引起误解和冲突。

  勿以恶小而为之。旅途中的一言一行,体现着个人的文明程度和素质修养。如果每个人都能在意其他人的感受,就不会只考虑自己的方便,随意插队、加塞;如果每个人都能多一些规则意识,就不会面对花草树木、碑石墙壁“一时手痒”……

  文明旅游要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坚决收敛“小毛病”,让文明旅游公约内化于心、外见于行,游客自然会成为别人眼中的“美丽风景”。

  多措并举抓治理。杜绝不文明旅游问题,需要综合施策,相关部门应当根据旅游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探索新办法新机制,设置旅游不文明行为“黑名单”,对旅游不文明行为起到教育和震慑作用,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景区也要针对旅游旺季复杂情况,采取相应举措,包括加强分时预约引导,减少排队时间,维护景区游览秩序,提升游客体验感。

  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当你置身于花海,沉浸于花香,陶醉于美景时,不要忘了文明举止也是美景的一部分。让文明成为旅行搭子,我们才能在每一次旅行中感受到远方的诗意与美好。(济南宣传)

责任编辑:原 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