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克拉玛依文明网
  文明播报  时事要闻  公示公告  戈壁明珠  文明创建  凡人新事  道德模范  志愿精神  他山之石  未成年人教育
  文明微博  聚焦克拉玛依  油城历程  我们的节日  经典诵读  民族团结  文明论坛  各区传真  资料中心  公益慈善
您的位置:首页>油城历程
四年扶贫路 一生驻村情
来源:  发布于:2023-09-14

  作为国家级重点贫困村,4年前,18村的人均年收入不足6000元;2022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700元

  2020年7月,18村一次性通过自治区脱贫攻坚退出验收;当年年底,全村高质量集体脱贫

  2021年,曾经因深度贫困远近闻名的18村被评为莎车县“乡村振兴示范村”

  2019年初,18村全村贫困户占全村人口比例为39%。2020年底,该村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摘帽

  11面锦旗、两封感谢信。这是喀什地区莎车县艾力西湖镇诺库特勒克吐格曼18村(以下简称“18村”)村民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工作成绩的肯定,更饱含了村民对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的驻村第一书记蒋革新的浓浓谢意。

  “四年扶贫路,一生驻村情。”这是克石化公司副总经济师蒋革新今年6月结束4年驻村工作,回到克石化后的总结。

  离别之后是牵挂

  作为国家级重点贫困村,4年前,18村的人均年收入不足6000元。2022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700元,实打实地翻了一番。

  如今,该村处处红院墙、白栅栏,树成荫、羊成群,庭院错落相望,村民手里有了实惠,个个喜上眉梢。过上好日子的村民最想感谢的,就是给他们带来幸福生活的好书记——

  于是,在蒋革新回到克石化的一个月后,承载着18村村民深情厚谊的11面锦旗和两封感谢信,跨越天山,送到了他的手里。

  蒋革新不知道的是,在他离开18村后的第三天,该村村民帕夏古丽·巴拉提一见到驻村工作队员艾力·乌守尔,就忙不迭地向他了解蒋革新的近况。

  4年来,每日村委会派工会结束后,无论晴雨冬夏,蒋革新都会来到村委会附近的蔬菜大棚,与村民们一起劳作、一起拉家常,帮助村民排忧解难。曾经熟悉的场景在帕夏古丽·巴拉提的脑海中飘过,突然的失落感,让她不禁抹起了眼泪。

  那一刻,艾力·乌守尔知道,克石化驻村工作队在村民心里占据了多么重要的位置。他清楚地记得,2022年初,自己刚从克石化到驻村工作队时,蒋革新在工作队会上的一次发问——“你们来这里是为了什么?今后又要干什么?”

  驻村前,艾力·乌守尔是克石化一名车间操作人员。刚踏进18村,他也一时愣在了原地——村里阡陌交通,庭院干净敞亮,每户村民门口还统一摆放着垃圾桶。

  这还是那个曾被国务院挂牌督导的深度贫困村吗?直到看见驻村工作队队员几年前拍的该村老照片,他才缓过神。

  落后之后是猛追

  不光是艾力·乌守尔,就连18村大多数村民看着这个自己从小生活的村落,有时都会莫名恍惚一阵。醒过神来,他们总会感慨:18村的春天,真的来了。

  作为该村曾经的贫困户,“家徒四壁”是过去努尔敦·巴拉提家真实的写照——阴暗的土坯房内,一张破旧的地毯就是家里的唯一摆件;靠天吃饭的自留地里,除了小麦、玉米,没有其他粮食作物。

  如今,他们一家早已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砖房,买了新轿车。努尔敦·巴拉提不仅成为村里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还承包了隔壁村150亩的棉花种植。

  “几年前,这样的日子,我想都不敢想。”在努尔顿·巴拉提心里,蒋革新是他们全家致富的领路人。因此,当村民们商量着给蒋书记表达谢意时,他一定要以个人名义送一面锦旗。

  事实上,18村的脱贫攻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2015年初,克石化“访惠聚”工作队接手了18村的脱贫工作,但因该村历史欠账多、基础底子薄,脱贫工作进展一度落后于其他村。

  2019年初,蒋革新担任18村第一书记时,该村的安居工程尚有一部分处在“烂尾”状态,全村距脱贫标准相去甚远。18村想要踏上与其他村一致的脱贫步调,除了更为艰难的付出,没有退路可言。

  接下来的7个月,蒋革新带领工作队、村两委和全体村民,在这个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场上,先后组织清理、平整压实土地1.5万平方米;完成1000平方米村大门周边的道路硬化;安装1500米的主干道护栏;开展庭院整治、完善“烂尾”安居房围墙缺损217户、地面硬化缺损187户、墙体粉刷359户……

  一系列大规模的治理,让18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2019年初,18村全村贫困户占全村人口比例为39%。2020年底,该村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摘帽。

  2020年7月,18村一次性通过自治区脱贫攻坚退出验收;当年年底,18村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全村高质量集体脱贫;18村驻村工作队先后被评为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先进集体、集团公司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1年,曾经因深度贫困远近闻名的18村被评为莎车县“乡村振兴示范村”。

  脱贫之后是奋进

  4年时间,18村屋美、灯亮、路平了;崭新的乡村大舞台、篮球场、儿童乐园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建起来了;村里白杨树、核桃树、白蜡树连接成片,村民的欢声笑语多起来了;大伙儿与工作队的心也贴得更近了。

  而让蒋革新高兴的,不只是村民的生活红火起来,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变化——外出打工不再是丢人的事,靠拿低保生活的日子不值得炫耀,劳动致富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脱贫攻坚成果的取得,让蒋革新清楚地认识到:产业是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根本。

  为此,工作队根据全村人均耕地少、种植效益低、增收缓慢的现状,先后牵头组建了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座温室大棚、117座蔬菜拱棚;结合市场需求,分季节多样化种植白菜、西瓜、辣子、豇豆、土豆、红薯等蔬菜,为村民增收近70万元;利用克石化公司支持建设的千亩核桃林,聘请专家指导嫁接,还利用核桃林间种植棉花,为村民创收。

  相聚总有时,别离终有日。6月5日,结束驻村工作的那天清晨,蒋革新本想悄然离开,没想到,他刚走出村委大院,就惊讶地发现,村民站了两排几十米长的队伍为他送行。他们有的拿着小花帽,有的手拎自家种的核桃,有的提着自家产的鸡蛋。

  蒋革新与村民一一握手,一一相拥,80岁的老党员祖莱·托乎提泪眼婆娑,几近哽咽……

  离开18村的那一刻,蒋革新心里虽有万般不舍,但他却不再为18村的未来过多担忧——工作队已经为18村今后的各项工作绘好了蓝图,它将指引着18村朝着高质量发展之路阔步而行。(克拉玛依融媒通讯员 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