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精准赋能高新技术企业 集聚产业高质量发展磅礴力量

发布时间:2022-04-14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先导,而高新技术企业正是驱动创新发展、提升产业能级的关键支撑。一直以来,无锡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持续推出各种政策措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2021年,全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有4600家,雏鹰、瞪羚、准独角兽入库企业分别达到968家、566家、42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514.2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9.19%。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尽管无锡奋力追赶的势头迅猛,但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规模依然偏小。2020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无锡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GDP过万亿城市中排名相对靠后。我市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为147.78家,低于全省平均数(149.98家)、位居全省第七。从后备企业来看,2021年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7136家,尽管同比增长41.48%,但仍明显落后于苏州(17923家)、南京(16805家)。

  ——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级不高,尤其缺乏位于产业链顶端、有持续竞争力的创新型头部企业。以2021年江苏省创新型企业百强入选名单为例,无锡入选企业14家,与苏州(31家)、南京(20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在科创板上市企业方面,无锡虽以10家上市企业的数量挤进全国十强,但对比苏州38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仍有较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面对国内及周边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持续加力的倒逼态势,无锡在相关政策供给的协同性、精准性、实效性上需要进一步提高。如,我市已取消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直接资金奖励,通过“拨改转”等方式给予支持,但使得企业对能否获得奖补的预期不够明朗,降低了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意愿;受“锡科贷”合作银行少及额度限制,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反映创新经费主要源于自筹,流动资金缺口较大。

  市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引领无锡发展的最核心密码,科技与产业高度融合是无锡的最显著特征。高新技术企业既是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因此,我们要把精准赋能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集聚产业高质量发展磅礴力量的主动选择和战略抓手。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要在培育更多更强高新技术企业上再提速。要对标学习上海、苏州、南京等城市先进经验,遵循企业成长规律,切实在挖掘存量、拓展增量上下功夫,进一步构建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链,强化“发现一批、服务一批、推出一批、认定一批”的培育机制,并精准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发挥孵化器、众创空间在链接、整合创新创业资源方面的优势,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做大高新技术企业蓄水池。同时要突出抓好雏鹰、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引导这些企业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真正打造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行业标杆”。

  二是要在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上再提级。在落实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券等新型政策工具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并以“一事一议”或“一企一策”的扶持模式,让那些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中小型企业,或者未来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创新技术都能够享受政策扶持的红利。同时要充分发挥关联政策的协同效应,减少政策交替带来的时滞效应,切实让高新技术企业在无锡创新发展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三是要在围绕产业需求加速科技研发上再提档。要结合无锡产业特色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夯实创新基础,通过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到2025年实现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要以融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由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科技中小型企业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共同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性、战略性技术,催生一批引领性、带动性的重大科技前沿成果,推动优势产业蓄势崛起,加快发展现代产业集群。

  四是要在着力强化惠企各项创新服务上再提效。要构建多元化科技金融体系,坚持“不惟过去看未来”的理念,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作用,积极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支持科技创新投入更多“真金白银”。要进一步发挥“太湖人才计划”政策效应,加强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安居、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保障,帮助高新技术企业推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并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在外设立“科研飞地”“人才飞地”等创新政策研发,通过借力创新助推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引领时代,创新成就未来。我们相信,当更多企业锚定科技创新这一着力点不动摇、敢作为,就一定能够续写无锡产业强市的辉煌新篇章。

(民建无锡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