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女儿不辞辛苦30年 照顾孤残老父亲 ——2021年度身边好人赵丽娟先进事迹
发表时间: 2024-01-10 来源: 字体:[][][] [打印] [关闭]
 
 

 

赵丽娟,女,1974年4月27日生人,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第三小学体育老师。她30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双目失明、一级伤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父亲,她用真情的付出,在单位职工、邻居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一致好评,她尽心竭力赡养年长的父亲,点亮一方“孝老爱亲”的亲情之光,唱响一支“崇德向善”的文明之曲。

1993年10月,父亲突然患急性青光眼住进医院,因与母亲离婚,导致住进医院的父亲无人照顾,她立即请假到医院陪护。后来转院到了哈尔滨,尽管做了手术,但由于眼压没有降下来,父亲最后还是落得双目失明,看不清任何事物。在住院期间,她每天都陪在父亲身边,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她身上,照顾父亲丝毫不敢懈怠。

出院回家后,赵丽娟为了方便照顾父亲,便与父亲住在一起,坚持每天都给父亲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每月理发一次。为了使父亲有一个良好心情,专门买了一个半导体收音机,给老人听音乐、听评书,每天下班回来陪父亲聊聊天解解闷,一有时间就搀扶父亲锻炼恢复,老人想吃什么,她总是尽量满足,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父亲也因不适应眼疾带来的生活困难,而经常大发脾气,摔坏各种东西,常说:“我都这个样子了以后可怎么生活呀?这不是给你添麻烦吗”,每当听到父亲这样说,赵丽娟十分难过,但为了宽慰父亲,也只能装作轻松的样子劝解他:“现在的医学这么发达,一定会有治疗它的药物的,您不要着急、上火,要保重好身体”。在她十二岁那年,父亲就因为工伤事故搅掉手指,变成了一级伤残生活不能自理,如今又因眼疾看不见东西,赵丽娟只能尽心尽力的照顾父亲,让他无后顾之忧。

现在,由于父亲年事已高,生活已无法自理,于是她开始担负起了给父亲做饭、喂水、洗脸、穿衣、收拾物品等繁琐的护理工作。无论是日复一日的端汤送水、洗脸洗脚、端屎端尿、还是每周一次的洗头洗澡、擦身换衣等等,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就这样坚持照料老父亲30年有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属人间常情,但确实是难能可贵。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大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
    赵丽娟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满洲里第三小学任体育教师一职,带过体育队训练,每周23节课,工作的30年时间里,赵丽娟利用下班照顾父亲,她从来没有离开过父亲,一直在他身边洗衣、做饭、洗澡、打扫卫生、买东西、四处求医看病买药,照顾父亲的起居生活,从未耽误过工作。

赵丽娟,用她的善良和孝心为父亲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以实际行动传递爱老、敬老的正能量,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为全市教育系统树立了孝老爱亲的榜样。

 

责任编辑: 张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