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无锡

腾空而起·未来产业在无锡

2024-05-18 16:05:18来源:
无中生有、腾空而起
向“天空”要发展空间和动能——
无锡跨向未来的脚步
策应了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构想

而这,仅仅是无锡未来产业布局中的一条赛道。竞逐未来产业,号角已然吹响,无锡对未来产业的态度格外坚定——立足“465”现代产业集群中原有的5大未来产业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储能、深海装备,拓展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元宇宙、合成生物、高端膜材料6个未来产业新方向。

对照这份“任务清单”

无锡在一条条新赛道上

蓄势、起跑、飞奔、腾空而起


“老城厢还能造火箭,别开玩笑了。”一年前,梁溪与“造火箭”还很难画上等号;如今,梁溪已经成为商业航天领域无法忽视的板块:国内唯一的民营太空飞船制造企业紫微科技,当前国内唯一定位于高、中轨道天基信息传输系统设计与运营的商业航天企业苍宇天基,卫星互联网领域首家独角兽企业银河航天,全球首家液体火箭首飞即成的民营火箭研制企业天兵科技等,都有了梁溪“烙印”

老城厢在空天产业意外“破圈”,还要从她与紫微科技的初遇说起。两年前,董事长张晓敏走进了梁溪区区政府大院,在7号楼的会议室,与梁溪区委主要领导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交流。他侃侃而谈,“飞船”“微重力”“载荷”等一连串专业新名词,大大超出了现场梁溪招商团队的认知,“咱们能做得了空天产业?”“我觉得行,挺有前景的。”这家企业是否有价值,令现场团队产生了较大分歧。

但最终,敏锐捕捉到商业航天发展前景的梁溪,用定制化的优待政策和配套扶持并成立科创母基金跟投,将紫微科技项目落地,使它成为梁溪区引入的第一家空天产业企业。随着去年年底成功发射其自主研发的A10系列微型飞船验证卫星,紫微科技已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初创企业成长为明星企业。而老城梁溪在跨出了这第一步后,也迎来了20多家空天领域的头部企业、骨干企业。

同样有故事的,还有“最年轻”的经开。走进无锡经开区海归小镇,各色人形机器人出现在展厅内,新能源车企生产车间内,人形机器人正在进行着车门锁质检、安全带检测、车灯盖板质检等一系列工作,还走到车头给新车贴上车标。“这么灵巧,机器人居然已经能完成这些动作了……”展厅内参观的人们连连惊叹。

在这家链主企业的引领下,全国首个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即将在此建成,今年将实现50台人形机器人的销售经开区也力争5年内打造全市首个超100亿元级产业规模的机器人特色产业新地标

“人形机器人产业一触即发,站在风口到来的‘前夜’,抓住了就能成功。”无锡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秦艳对人形机器人项目充满信心。通过前期布局,优必选、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等一系列人形机器人项目让经开有信心赢得这个赛道的领先“身位”。

如今,在“5+X”未来产业领域,一场对新质生产力的“大开发”在锡城乘势而起:江阴发力生命健康领域,121未来产业园正式开园;宜兴丁蜀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开工;全球领先的城市空中交通科技企业将在无锡打造亿航智能eVTOL低空经济产业基地及运营总部项目;高新区和锡山区的合成生物产业园相继揭牌开工,合成生物学应用平台3月落地无锡(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量子科技赛道,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在滨湖区布局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


“破圈”看似偶然,其实是无锡这座工商城市面对大时代的必然选择。无论是老城厢、后起之秀的板块,还是“十年磨一剑”的交通集团,空天产业、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的起势,看似是机缘巧合,其背后则是传统工商实业基因和创新精神的深度融汇,使他们以创新寻求突破,站在时代前列。放眼无锡全域,从传统制造业的雄厚基底到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的崛起,无不是这种深度融汇的结果。

空天产业布局的主阵地扬名,有着乡镇工业的坚实底子,是无锡有名的经济强镇。2009年,这里诞生了无锡扬名传感信息园,聚集了一批精密模具制造及自动化设备设计生产企业,让“工业强镇”具备了“智慧因子”。“年交付30发火箭,80%的配件可以在无锡本地实现采购,产业链条上的本土化协作,能让单台发动机成本下降40%。”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董事彭昊旻称,正是看中了当地可以为火箭直接“开模”这样强大的支撑能力,企业迅速签约落户。

有些“天赋”则是在不断地创新探索中累积出来的。3年前,“优必选”与经开结缘,是因为与无锡本土智能装备企业天奇自动化的合作。但在更早的时候,布局建设雪浪算力中心、英伟达智算中心、中科曙光先进计算中心,经开区已经从无到有地蓄积出自己的产业新优势——算力。“不断夯实新质生产力的底层基石,令我们拥有了被人形机器人企业青睐的优势。”雪浪小镇主任狄荟琛深有感触。目前经开区已建成了总计1000P规模的新型城市算力中心,对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支撑意义不言而喻。

“我们把航天数字化落地,也是看中了雪浪小镇的数字化特色,融入这里的数字化生态,实现应用级的发展。”这是江苏巡天揽宇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TO孟春选择无锡的答案,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企业聚集到无锡的原因。


“产业能不能成势,与资源、政策和资金三个要素强相关。”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陆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产业是创新驱动的产业,具有依托新技术、引领新需求、创造新动力和扩展新空间的特点,因其“新”,未来产业具有无限想象空间;但也正因其“新”,需要更有洞见的配套生态。

5月16日,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卜智勇一行来锡考察,市委主要领导与这家国内互联网通信卫星商业化进度最快的运营商交谈甚欢,而像这样的会谈、交流,在今年非常频繁、密集。一座城市的产业发展,与主政者的思路、视野以及导向密不可分。无锡未来产业的快速起势,也正是源于执政者前瞻性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思考。

各板块也是快马加鞭,从对接企业、联系项目到盯企业落地进度、生产进展,一项项具体举措都落在实处。“招商团队从美国飞回香港,中间还特意跑来深圳和我开会,然后再从深圳机场飞回内地。”谈到无锡,优必选CFO张钜,毫不掩饰对无锡未来产业生态的认可。而他口中所说的招商团队,也越来越年轻、专业,“我们要求团队成员有比投资机构更全面的视角,也要不断汲取最新的产业知识。”秦艳说。

唯快不破、无转不活,各种新打法,相继出炉。梁溪为空天发展建起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即将发布的新政“空九条”,没有现成政策供参考,他们就对接所有已落地、在谈拟落地的企业,定制出了配套政策。“人才九条”的制定亦如此,“产业到哪里,人才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其中,首创的“人才权益”达200多项,从求医问诊,到入学升学,再到免费游园坐车,全都有对应的便利政策——总有一项令人才“宾至如归”。

未来产业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上的难点、痛点,逐一击破:无锡正加快构建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再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通过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深入实施“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建好用好国家集成电路封测“双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更多高能级的中试熟化、产业孵化基地;持续优化“太湖人才计划”,打造“不拘一格”的人才发展型城市。

无锡对于未来产业的整体布局也更为清晰。今年4月,《无锡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发布,明确将实行“强基”“领跑”“成林”“雁阵”“并肩”“优化”“六大计划”,分别对应技术、应用、骨干、人才、合作、生态方面内容。比如“成林计划”重点聚焦未来产业“新物种”企业、高端人才和研发团队,对聚焦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园区予以招商、培育等方面重点支持;“并肩计划”则鼓励推进全方位国际合作,支持本地企业在科技资源密集的国家(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吸纳各类未来产业高端资源……这些形成闭环的“新布局”,也必将成为无锡在新一轮未来产业比拼中争先出位的硬支撑。




来源:无锡日报
记者:韩玲 钱英洁 徐兢辉
设计:罗蔚
编辑:孙涔铭
编审:沐滟

点个“在看”再走



无锡博报

无锡博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