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厚植精神沃土构筑文明高地

稿件来源:银川日报 发布时间: 2023-10-16
  道德温润人心,引领社会昂扬前行;精神触动灵魂,赋予城市生生不息的力量。
  秋日时节,行走在银川街头,环境干净整洁;红绿灯口,行人秩序井然;斑马线前,车辆主动礼让;公园广场,市民轻歌曼舞、谈笑风生。文明,于一座城市而言,既是最好的标签,也是最美的底色。与文明相伴,一直是大美银川孜孜不倦的追求。
  近年来,银川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提高文明程度、形成文明风尚,不断推动市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美好银川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创建引领 提升幸福指数
  文明创建,落实是关键。建章立制、治庸问责、优化环境、精细管理,丝毫容不得侥幸心理。《电视问政》、督查通报、督查暗访、督办整改,直击干部思想深处的病灶。银川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广泛的参与、更强大的合力推动文明创建工作。
  完善制度,持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银川市普及《银川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修订《银川市民文明公约》《银川市养犬管理条例》《银川市物业管理条例》得到了市民的大力支持,文明意识也深入人心。
  文明创建,群众说了算,唯有把落脚点放在利民惠民上,才能把“文明指数”化作“幸福指数”。同时,银川市列出“十心实事”清单,重点聚焦群众关注度高、反映较为集中的民生问题,充分结合现有优势资源,力争创出一批在全市叫得响、立得住的特色项目。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正不断为幸福“提速”、为生活“添温”,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
  老旧小区“逆生长”、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养老、给孩子满格的爱、保障民生底线……从基础建设、城市管理,到文明素养、市容市貌,全市每个职能部门、单位都参与其中,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从细处入手,释放文明创建的“活力因子”。
  卫生清洁、扮靓家园;氛围上墙,创城有我;“飞线”下地,整洁文明……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了,墙净了,灯明了,大街小巷干净了,群众得到的实惠更多了,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城区面貌焕然一新,“面子”和“里子”都靓了起来。如今,走在银川大街小巷,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不仅仅是一幅幅和谐宜居的美丽画卷,更是一道道焕彩生辉的文明风景线。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由衷发出了“在银川,我很好!”的感叹。
  志愿服务凝聚文明力量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人们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为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创城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近年来,银川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的一系列志愿活动,在维护公共秩序、美化市容环境、传播文明风尚的同时,全面提升群众对创城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
  每个周末,银川市红领巾志愿者协会的小小志愿者们都会穿上红马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典农河畔、唐徕渠边、公园廊道,都留下了这些小小“红领巾”的身影。宣传反诈知识、捡拾垃圾、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倡导绿色健康环保生活方式……这些小小志愿者们每周都期待着与爸爸妈妈一起参加活动。
  银川市红领巾志愿者协会会长田静告诉记者:“协会目前已经吸引了800多位学生和家长参与。通过大手拉小手,让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汇聚爱心力量,让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强大。”
  10月4日,在悦海物业服务中心志愿服务站点刚送完餐的快递小哥,正在用站点的快充给手机充电,这是发生在悦海新天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寻常的一幕。“悦海新天地写字楼多,中午点外卖的人挺多的,这个站点就在写字楼旁边,送完餐在这儿休息一下,顺便给手机充电,特别方便。”快递小哥说道。
  今年以来,金凤区上海西路街道悦海新天地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中心,以各类爱心服务场所为链条和触角,有效整合辖区内应急便民、公共资源和商圈企业打造志愿服务聚能圈,让居民在“圈内”就能获得高效的便民服务、心理咨询、科学普及、助老帮残等志愿服务,极大地丰富了新时代志愿服务的内涵。
  悦海新天地社区开展的志愿服务是银川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银川市动员广大群众践行“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成立银川市志愿服务联合会。除建立志愿服务队伍外,还建立了服务项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志愿服务体系;出台了志愿者招募、培训、活动组织、管理、激励表彰等各项制度,基本形成以市文明办统筹,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为指导中心、各级志愿服务队为纽带、各大志愿服务阵地为依托的志愿服务网络。
  如今,在银川市,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推动银川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已有注册志愿者44万余人,志愿服务团队近1700个,奉献爱心300多万小时,在全社会集聚向上向善的力量,传递社会文明的良好风尚。
  文明实践 引领新风尚
  文明实践新风尚,润物无声聚民心。在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银川市以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采取公益广告熏陶、景观小品展示等多种方式,使广大市民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提升素质,让文明理念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文明城市人人创,文明成果人人享”……行走在大街小巷,一幅幅公益广告,犹如一缕缕清风扑面而来。
  与此同时,银川市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在线上线下多角度全方位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宣传,市民都把创城作为自觉意识和积极行动,并在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农村建立道德讲堂,运用情景化、规范化、互动化教育模式,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窗口行业大力推行文明礼仪、优质服务,人人争当文明使者;企事业单位员工积极参与争创文明单位,争做文明职工;小区居民积极参与争创文明社区,争做文明市民;“我参与,我奉献,我幸福”,成为每一位市民内心的真实写照。
  据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本着为民惠民的原则,近年来,银川市整合各方资源,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阵地,常态化开展了亲子活动、移风易俗、理论宣讲、主题讲座、科技普及、非遗传承等不同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接地气、解民需,已实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安排、天天有活动”,助力文明创建常态长效。
  走进金凤区良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宣讲礼堂、剪纸展示体验、传统刺绣展示体验、民俗老物件展示体验、家风家训展示、图书阅览、移民博物馆、党史教育室等丰富了村民的生活。在这里,村民兰萍学会了剪纸、做手工艺品,现在她每缝一个小老虎挂件就有5元的收入,她还积极参加素质提升班,除了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读报看书也不成问题。镇上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统筹开展文化服务、文艺演出、文体赛事、科普宣讲、关爱留守儿童、移风易俗集体婚礼等活动,群众参与热情高涨,新时代文明实践让农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兴庆区丽景街街道八里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幅幅彩绘精彩纷呈,辖区居民经常来这里拍照打卡。与此同时,实践站内还设有理发室和裁缝铺,有志愿者义务为居民服务。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按照村改居特点,社区创新开展的各类服务活动,丰富了居民精神文明生活,提升了居民文明素养。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就是将民生服务送到百姓身边,打造距离群众最近的百姓之家。”据银川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个、实践所53个、实践站538个,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
  文明无止境,创建不止步。今日银川,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文明和谐的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记者 吴春霖)
>>><<<
【编       辑】: 马丽娟
【责任编辑】: 龚建崇
【稿件来源】: 银川日报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