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村镇创建巡礼第6期|沙坡头区迎水桥镇何滩村:唱响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

稿件来源:宁夏文明办 发布时间: 2024-01-15
  走进沙坡头区迎水桥镇何滩村,乡村风景如画,沿着干净整洁的村道漫步,花木繁茂,微风扑面而来,村中可持续发展产业日益壮大,整洁宽阔的水泥路延伸到全村,新颖别致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民们或在文化墙下驻足观赏,或在树旁拉家常……细数这几年的新变化,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实践促养成 文明新风迎面来
  沙坡头区迎水桥镇何滩村村民张金才给儿子办婚礼时,没有布置农村常见的大拱门,而是置办流水席,取而代之的是简单温馨的婚礼仪式和亲戚之间的关怀祝福。
何滩村宣传讲解红白理事会章程
  何滩村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立足村情实际,组织开展“修订村规民约、促进移风易俗”主题活动,通过征求意见、广泛讨论、表决审核等方式,将人居环境、孝老爱亲、婚育新风等纳入村规民约,让文明乡风洒满乡村每一个角落。为让村民的文明行为成为习惯、成为共识,何滩村深入挖掘“流水席”的文化内涵和外延,激活乡村资源,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将“流水席”与红白事相结合,能有效抑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以产业旺带动文明兴。
群众置办流水席、聚餐
  文化入乡风 春风化雨润人心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整合资源,凝聚全村力量,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组织开展理论宣讲、走访慰问、文化惠民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精心设计开展“激情红五月,浓浓敬老情”等特色活动50余场次,自编自导自演一系列接地气的歌曲、小品、快板等文艺节目18余场,突出宣传身边的好婆婆、好媳妇等移风易俗事例,将宣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院落小店,把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的实例,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更是将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传递到每个村民心中,让广大群众在共享共乐中移风易俗。
小品《彩礼都是人情债》
  先后推出音乐快板《治国理政法为先》、小品《没钱也是妈》《彩礼都是人情债》、三句半《文明礼貌树新风》《都是彩礼惹的祸》、快板《同心共筑中国梦》《倡树文明新风,拒绝高额彩礼》等作品。丰富多彩的文明活动似春霖甘露,催生着文明之花,也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三句半《都是彩礼惹的祸》
  德治谱华章 文明花开春满园
  “小曾是个好娃娃,她从不嫌弃我们脏,对我们总是那样不嫌麻烦,笑脸相迎,嘘寒问暖。还给我们送饭、拉家常、给我们洗衣服,她就是我们的亲女儿。”这是何滩村一位留守老人对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曾月霞的评价。曾月霞闲暇之余,给老人们洗衣服、剪指甲、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教老人唱歌,给老人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曾月霞以实际行动推动何滩村形成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
何滩村村民利用积分兑换物品
  近年来,何滩村将政治、自治、法治、德治“四治”融合,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创新机制激发动力,进一步加强“爱心超市”兑换与“美丽庭院”“道德模范”“移风易俗模范户”等先进典型评选相结合,村民通过创建“美丽庭院”“道德模范”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物品,激发文明创建的积极性。通过开展以文明村工程为主题的评选活动,做到以村带户,以户促村,共创文明。
传统节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绘制“网红墙” 开启乡村新篇章
  在何滩村,4000㎡的手绘文化墙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和文明风景线,吸引城乡群众驻足观看、拍照留影。一幅幅绘制精美、构思巧妙的画作,让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多个中国精神谱系生动形象地跃然墙上。以群众喜闻乐见、浅显易懂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成为了推进乡风文明的“宣讲墙”,倡导向善向上的“大课堂”,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愈发丰富多彩。晚饭过后,村民黄爱华就和往常一样,领着孙子在家门口的广场上锻炼身体,还“学习”起了周围的文化墙,“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大了,你也要爱父母,爱身边的朋友。”
何滩村文化墙
  何滩村以“幸福何滩”为主题,打造了集理论宣传、民生服务、文化活动、村史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活动阵地。除此之外,村里还围绕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组织协商议事活动,一些群众最期盼、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全村也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乡风净、思想齐、干劲足。先后获得“自治区移风易俗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
【编       辑】: 马丽娟
【责任编辑】: 龚建崇
【稿件来源】: 宁夏文明办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