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讲好大禹故事 传播黄河文化——在大禹文化园追溯历史、感悟精神

稿件来源:吴忠网 发布时间: 2024-05-15
 开栏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与魂!在新时代,让她更加璀璨夺目,我们义不容辞。即日起,吴忠市新闻传媒中心推出“文化中国行”栏目,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围绕文物古迹发现、古村古树保护、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非遗保护传承等方面,持续推出新闻报道,让中华文脉绵延赓续、文明薪火代代相传,为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吴忠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

黄河,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自古以来,一部艰辛的治黄史,浓缩出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奋斗史、治国史。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大禹文化园(摄于5月8日)。

黄河安澜、海晏河清,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大禹治水,体现出一种坚韧不屈的奋斗精神,大禹精神在中华民族创造人类文明进程中谱写了光辉的篇章。5月8日,在导游丁嘉静的带领下,我们走进国家5A级景区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大禹文化园,追溯历史、感悟大禹精神。

大禹文化园坐落在黄河大峡谷中段,依山而建,建筑风格为仿汉代建筑,从黄河上空俯瞰,整体建筑依山势而逐渐升高,形成了大气磅礴的建筑群体,整体布局分为“一核”“一轴”“两翼”。其中,“一核”为水路交通转换核;“一轴”为建筑景观中轴线,这一轴线上建有码头、广场、牌楼、入口大门、钟楼、鼓楼、明堂、大殿;“两翼”作为主轴上建筑与文化延伸及视觉延伸,建有河图洛书、九州苑、大禹雕像。

步入大禹文化园,广场北首为36米高青铜色大禹立像。大禹左手执长柄耒耜,右手指向前方黄河,脚下一条长龙盘绕,象征其治水之功。“因清代康熙《朔方广武志》记载:‘神禹洞在青铜峡中,大禹治水曾宿此洞。’因此,选此处建立了大禹文化园,打造出了一座属于中华民族的丰碑与精神家园。”丁嘉静说。

认识利用自然规律并用双手建设家园,安居生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脉所系。“尧舜时代,洪水泛滥,人民深受其害,禹受命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劳心劳身,历尽艰辛,终于治平洪水,继而大会诸侯于会稽,记功封赏。”历史的记载道出了大禹治水的艰辛。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

大禹,是华夏民族奠基立国的伟大先祖,永远受到华夏子孙的称颂,大禹刻苦耐劳的精神,也会为炎黄后裔所传承。丁嘉静说:“大禹治水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和智慧,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大禹为天下黎民公而忘私的博大胸怀也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不断奋斗。”

文脉悠远,弦歌不辍。昔日大禹治水传千古,今朝群英引黄造万福。悠久厚重的引黄灌溉治水实践,演绎、承载着吴忠历史发展的进程。文明血脉,历久弥新。黄河水利,也于今日发挥到极致。人民安居,百业繁兴。吴忠人民将持续讲好大禹治水的故事,传承黄河文化,赓续民族血脉。

>>><<<
【编       辑】:
【责任编辑】: 朱 慧宁
【稿件来源】: 吴忠网
分享至:

主管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委宣传部  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文明办

地址:吴忠市行政中心  吴忠市文明办  邮编:751100   电话:0953-2039193

京ICP备1003144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805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