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评论

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文明意蕴

发表时间: 2024-05-16 15:53     来源:中国文化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富的精神文明意蕴,没有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就不是真正的现代化。

  第一,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有力的价值引领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特征相契合,既是弘扬主流价值、塑造良好社会风尚的不竭泉源,也是批判各种错误思潮的有力武器,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等方式,推动人们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促进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更好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价值引领作用。

  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不断传承赓续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我们要不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其中,饱含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古典名句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就具有借鉴意义,如“富民厚生”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遥相呼应,“天人合一”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契合,“协和万邦”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渊源等。

  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人为本,把培养时代新人作为着眼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同样体现了人本逻辑,同时也需要人的精神力量。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必备的精神力量,就需要让精神文明充分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是关于人的工作,我们把人作为根据、出发点和归宿,致力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提高人民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促进人的现代化。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从个人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推动个人的进步,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可以让人乐于接受新事物,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新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积极适应乃至把握社会革新的新趋势,摒弃消极被动接受命运、墨守成规、缺乏理性和实证精神等,从而形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精神理念。可以让人自觉遵守法律和社会秩序,追求公平正义,注重效率。还可以让人积极融入全球化、信息化,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从社会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从精神上营造现代社会文化氛围,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富口袋”,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而且“富脑袋”,推动人民精神生活的富足。如以多种途径为人民提供多样化的高质量文化产品,包括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放文化设施、发展文旅事业和数字文化产业等,不断丰富人民的情感体验,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国家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我们需要重视家国情怀的传承,重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升中华民族的“精神气”。

  从国际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其中包括,秉持平等对话的姿态,怀着为世界谋大同的追求,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实现现代化中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江传月/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何 力涛

银川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copyright (c) 2020 nxyc.wenming.cn 银川文明网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者建立镜像


文明银川公众号
文明银川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