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领导活动 | 文明创建 | 乡风文明 | 港城好人 | 文明实践 | 未成年人教育 | 文明巡礼 | 视频之窗 | 双争进行时
主题活动 | 高层动态 | 文明长廊 | 文明播报 | 他山之石 | 宣传信息 | 我们的节日 | 图说文明 | 原创评论 | 公示公告
主题活动 more...
42b7c7b4bd6f704d0e98049b4941955.png
d7d9941f81fd14f27d28c2cd9e8adef.png
6f5edd72f9e7e39ec8c21be730ebcc2.jpg
5c2d0b705c88dafef4f7aeac0f5cebb.png
49b301b3a9390562e962b59c3f62644.png
db8cd5c8b2350d053884c30e0c2ed21.png
48c87a1ff43be31226d7d6cb19cff37.png
中国文明网首页 > 首页 > 聚焦  
秦皇岛:让美丽的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发表时间:2024-05-07   来源:秦皇岛文明网

  成片的梨树环绕着长城沿线的村庄,洁白的梨花绽放着淡淡的花香……近日,随着天气日渐转暖,在海港区驻操营镇古村落庄河,人们都喜欢坐在村头古老的石条上晒太阳聊家常。“这座老房子叫‘玉树堂’,边上的那座叫‘养正堂’,属于明末清初建筑,像这样的建筑,村里还有很多,时间跨度上百年。”庄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淑红和热心村文化研究的刘泳池熟悉地讲起村落的历史故事。
  庄河的历史与遗存
  “村口的导览图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新设计的,文化墙是河北环境工程学院的20多名师生上周末刚绘画的,古院落堂号和简介也是新挂的。”杨淑红对记者讲道,“玉树堂”和“养正堂”两座房屋属于村里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2017年被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列入全市首批58处重点保护的历史建筑之一。
  庄河村有东西六条街,南北两条路,街巷相连互通。目前保留下来的古建四合院有13家,另有北台子、西山等共18家古院落,其中明末9座,清代5座,民国时期的1座,加上新中国成立后的房屋门楼有上百座,历史跨度400多年,堪称“门楼博物馆”。村内的两口古井、古碾房依旧可以使用;村周围还有三义庙、财神庙、五道庙遗址和位于村西石河边的摩崖石刻“筱桃源”等诸多文化元素。这些人文历史和遗存都在诉说着庄河曾经的历史,展现其流动与凝固的艺术之美。
  庄河的建筑与特点
  在村西山根有一处独门小院,建筑风格独特,五根红漆立柱一字排开很是醒目。“这座保存完好的‘闺女房’一排有5间,在建制上属于前出廊后出刹,墙面全部为复杂耗时的磨砖对缝工艺,石、砖雕图案精美,是市民游客走进庄河必看的一处院落。”今年68岁的刘永池摸着大红柱子介绍说,封建社会讲男女有别和授受不亲,姑娘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条件好的人家就专门给女子修建房屋,独门独院生活,也算是当时重男轻女思想留下的实物见证。
  庄河古民居整体布局和结构多为五正六厢,五檩两柁砖石木混合结构,具有北方民居的典型特征。如古门楼形制、房脊,尤其石雕、砖雕、木雕和彩绘等,图案寓意美好,雕刻技法高超,豪放流畅,细腻精致,与主体建筑浑然一体。部分工艺风格体现“闽浙”一带的建筑装饰元素。参与庄河发展规划设计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城建学院教师耿永烈认为,作为秦皇岛北部长城沿线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建筑风格和人文历史的形成,是汉农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和长城戍边文化互相交融、渗透形成独特的地域多元文化现象,是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系统研究长城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庄河的村史与前景
  庄河村建史可追溯到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据考证,明代朝廷为了固守边防,推行“徙民实边”政策,有不少家庭来到异乡边塞定居下来。其中,守长城楼的刘、窦、陆三姓在庄河河边落户建庄,起名庄河并沿用至今。
  2017年,环长城旅游公路顺利开通。庄河、九门口、董家口等沿途40多个村庄如一颗颗明亮的珍珠被长城串联起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驻操营镇工作人员表示,有着270余户,近800口人的庄河古村落与长城沿线其他长城村一样,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注下,将进一步重视对传统古村落的管理和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在发展中融入长城多元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机融合,让古村落焕发生机与活力。(秦皇岛晚报 记者徐道树 周静)
 
责任编辑:蔡 玲玲
文明秦皇岛在线版权所有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