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领导活动 | 文明创建 | 乡风文明 | 港城好人 | 文明实践 | 未成年人教育 | 文明巡礼 | 视频之窗 | 双争进行时
主题活动 | 高层动态 | 文明长廊 | 文明播报 | 他山之石 | 宣传信息 | 我们的节日 | 图说文明 | 原创评论 | 公示公告
主题活动 more...
42b7c7b4bd6f704d0e98049b4941955.png
d7d9941f81fd14f27d28c2cd9e8adef.png
6f5edd72f9e7e39ec8c21be730ebcc2.jpg
5c2d0b705c88dafef4f7aeac0f5cebb.png
49b301b3a9390562e962b59c3f62644.png
db8cd5c8b2350d053884c30e0c2ed21.png
48c87a1ff43be31226d7d6cb19cff37.png
中国文明网首页 > 文明单位  
青龙满族中学开展民族特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发表时间:2024-05-09   来源:秦皇岛文明网

  说满语、学剪纸、踢石球、表演太平鼓……在青龙满族自治县满族中学,各种“花式课堂”让特色民族教育亮点频出。
  青龙满族中学是我市目前唯一一所少数民族中学,满族师生比例占全校人数90%以上。
  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民族政策理念,在保证学生日常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注重挖掘满族文化资源,创新探索发展民族特色教育,积极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开辟了一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新路。
  学习满语——深度探寻民族文化
  “西恩拜克比。唉拜克比啊布。摩萨意果摩达古法乌拉啊布。依色一葛宁哥乌塔新博塔木吉宁哥。佳格坦。”这段莫名其妙的文字可不是乱码,翻译成汉语就是“你有什么事?我没什么事。我们好久不见了。是啊,今天就来看看你。太好了。”这是满语学堂里的学生在练习用满语对话。
  青龙满族中学的满语学堂有40多名满族学生,他们对自己的民族语言有着不小的兴趣。随着时代变迁,会说满语的人越来越少,满语在日常交流中几近消亡。在学校学生看来,作为满族人,会一些基本的满语对话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满语学堂东侧的满族民俗馆中,几个学生正在背诵解说词,因为在满语学堂中表现优秀,他们被选拔为民俗馆的讲解员。小小讲解员们用满汉双语把满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等讲给前来参观的人们,这已经成了满族中学的一大特色。
  满语学堂的指导教师李少君是满族人,他从小就对本民族的文化、历史和语言有着浓厚兴趣。为了传承满语这一民族语言,李少君先在有着“世界满语活化石”之称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家子村,跟满语母语者系统学习,后来又到承德的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进行专门的满语进修,为学堂的授课打下了坚实基础。
  李少君告诉记者,当今社会,满语虽然在交流上实用价值越来越小,但是它承载着满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品质,是满族千百年来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特有的思维方式最集中的体现。满语学堂最直接的教学成果就是让学生们对历史感兴趣,他们的文史科目成绩普遍都很好。
  满族艺术——潜移默化提高素养
  在青龙满族中学的一间教室里,教师邢妹红正在带着剪纸社团的学生们学习满族剪纸技法。
  诞生于满族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中的满族剪纸,造型夸张奇特,集中再现了满族传统的生产生活场景、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间岁时礼俗。
  教室一端摆放的“满族婚俗”系列剪纸是邢妹红最近的作品。据她介绍,满族剪纸技法分为“剪”和“刻”两种,“剪”需要深厚的基本功,“刻”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她基本上都是让学生先练习“刻”的技法。
  学生们手拿小刀,依照纹路在纸张上仔细刻画,力度、深浅、转弯都有着独特的门道。一节课下来,一幅以葫芦为主题的满族特色剪纸就呈现在大家眼前了。
  “通过剪纸,我对自己的民族有了更多了解。”八年级学生张心然加入剪纸社团已经有半年多了,剪纸给她带来了很多快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过练习满族特色剪纸,学生们不仅对满族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耐力、定力与专注力。
  学校在每年新年之际都会组织剪纸比赛,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学生们通过学习满族剪纸,更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邢妹红表示。
  特色教育——总有一样适合学生
  学校操场上,满族特色体育运动蹴球和陀螺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
  蹴球,又称“踢石球”,是从我国古代的蹴鞠运动发展而来。运动员用脚底蹴球,使球向前滚动,依据球碰击对方或本方球的情况计算得分。因为竞赛规则类似台球,所以蹴球也被称为“用脚踢的斯诺克”。
  陀螺,起源于东北的“打冰嘎”。防守方在地板上抽陀螺使其稳定旋转,进攻方抽陀螺将守方陀螺击出界外即为胜利。青龙满族中学陀螺队曾连续五年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共获金牌14块、银牌11块、铜牌9块。《人民日报》《河北日报》《秦皇岛日报》都进行过报道。中央电视台《乡间采风》栏目组专程到校采访,并做成专题片在央视第七频道播出。青龙满族中学也被河北省教育厅、体育局和民族宗教事务局联合确立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陀螺)训练基地”“民族体育项目校”和“民族文化教育特色学校”。
  青龙满族学校校长张学刚告诉记者,目前,蹴球和陀螺这两个民族体育项目已经在高校拥有对口专业,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升学和就业。
  记者了解到,建校于1978年的青龙满族中学,一直有开展满族特色教育的传统。不过,随着社会发展和学校情况的变化,其间,有些特色教育曾经停滞。近年来,结合绝大部分师生都是满族的现状,学校尝试在学生日常教育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民族特色教育。
  为提振全校师生的热情与信心,张学刚还主导恢复了满族太平鼓表演。满族太平鼓是集体项目,创作难度大、训练周期长。为组织练好满族太平鼓,张学刚不仅承担着校内压力,还要寻求学生家长的理解。“不少家长认为参与课外活动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但实践证明,合理地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反而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张学刚说,“表面上看,课外活动会耽误学生的一些时间,但实际上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它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精神状态,使他们更加积极热情地学习和生活。”
  在2023年春季的全市运动会上,青龙满族中学的100多名学生参与的大型表演《太平鼓》,不仅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还获得了优秀表演节目奖。
  如今,青龙满族中学的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满族特色文体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学习,他们更加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增进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各方面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四定”原则——课内课外相得益彰
  学生的学习与民族特色社团活动如何相辅相成,是青龙满族中学一直探索的问题。为此,学校创造性地推出“四定”原则。
  所谓“四定”,就是一定场所,有专门的场地进行专门的活动;二定老师,每项活动都有专门的老师负责;三定计划,每项社团活动都要有相应的计划;四定课程,相关的课程要经过反复推敲方能正式开展。通过“四定”原则,学校把一系列满族特色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近几年,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很多学校推出了延时服务。青龙满族中学把对满族文化特别有兴趣的学生集中起来,让他们在延时服务的时间里参与社团活动。这种创造性的实践,让青龙满族中学被评为“河北省课后延时服务示范校”。
  通过开展民族特色教育,青龙满族中学的学生发生了明显变化。“学生的精气神儿有了,在民族特色教育的熏陶下,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学生的耐受力和专注力也有了显著提高,更主要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张学刚说。
  近年来,青龙满族中学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艺教单位”“河北省发明创造优秀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市“民族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满族中学创新开展民族特色教育的经验启示我们,民族特色文化中满蕴智慧和力量,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和源泉。”青龙满族自治县副县长、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岳永华表示。(秦皇岛日报 记者陈引玉 通讯员崔岭 刘卓)
 
责任编辑:蔡 玲玲
文明秦皇岛在线版权所有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