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联盟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登录 注册加入庆阳文明志愿者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首页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章正文

华池:移风易俗 让彩礼归于“礼”

时间:2024-05-07 14:57:00 字体设置: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王甜 文/图

  彩礼习俗,源远流长。《仪礼·昏义》记载道:“征,成也,纳此则昏礼成,故云征也。”彩礼一词,起源于“六礼”中的“纳征”,是缔结婚姻的重要习俗,蕴含着对婚姻的期盼与祝福。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礼”的本质退化,“财”的特性凸显,甚至形成攀比之风,彩礼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物质含义。

  治理高额彩礼,树立文明新风,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红白喜事自觉进行申报登记备案,不大操大办,不攀比斗阔,不铺张浪费,做到贺喜庆祝有分寸,礼尚往来有尺度”“每桌菜品不超过300元、烟不超过10元、酒席不得超过20桌……”华池县五蛟镇杜右手村把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作为提升乡风文明、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抓手,在整治群众看重的“面子问题”上下足功夫,重置彩礼定位,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法治长廊。

  

 

  杜右手村村规民约。

  “以前村子里彩礼酒席攀比之风盛行。你家办10桌,我家就办20桌,你家10万彩礼,我家就12万。一场婚礼结束,不仅食物浪费严重,也掏空了村民口袋,大家心里都不是滋味。”华池县五蛟镇杜右手村村支书杜有举感慨地说“这几年,在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的宣传引导下,村民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婚丧嫁娶,‘人情债’少了,‘人情味’多了,大家的日子轻松又和谐。”

  

 

  杜右手村一角。

  

 

  协商议事厅。

  在华池,杜右手村的观念转变只是全县移风易俗、营造婚俗新风尚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华池县以抵制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制度约束、示范带动、村民自治的督促推动作用,制定出台了《华池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和《华池县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考核办法》等文件,对婚嫁彩礼、礼金、宴席、烟酒等作出量化“限高”,并积极吸纳村情熟、威望高、能力强的“五老”新乡贤担任自治组织理事,加强宣传劝导和教育监督,及时介入并制止索要高价彩礼的行为,有效遏制了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治理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中的“关键少数”作用,实行公职人员婚丧事宜报备制度,强化示范引领,组织党员干部带头签订《婚丧喜庆事宜新办简办承诺书》。

  为了让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吹进全县千家万户,华池县还通过举办红色集体婚礼的形式倡导广大青年婚事新办、婚事简办,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

  “彩礼的背后,交织着家庭观念、社会风俗、婚姻关系等复杂因素。让彩礼回归‘礼’性,是一场长期的博弈,还需我们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华池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干部胡耀洲说,华池县将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引导人们积极拥抱新婚俗,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编辑:吴 树权

志愿者服务 更多>>


主办单位:甘肃省庆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庆阳文明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陇ICP备18003986 甘公网安备621002020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