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

初心不改,用爱潜心耕耘

时间:2024-05-11 17:53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从二十芳龄到不惑之年,对教育的热爱从未改变;从学科教师到人大代表,对教育的执着始终放在心间。宜兴市人大代表、宜兴市杨巷中学教师秦维娟已深耕教育二十五载。

  她说,成为乡村教师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事情,只要坚守扎根,就会收获这份事业带来的幸福和感动。她还说,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更要扎根人民,为百姓需求发声,为教育发声,为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做老师深耕教学,为乡村孩子奉献芳华青春

  秦维娟出生在宜兴乡村,1995年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报考师范的原因很朴素,希望助力乡村教育的发展。2000年毕业后,她毅然决然回到家乡,25年如一日躬耕一线,为乡村孩子默默守候。

  在一线岗位上,她一直身体力行推行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连续多年,她所带的毕业班均在中考中获得优异成绩,为四星级高中输送了近百名优秀学子,她用情用智点亮孩子的未来,为乡村家庭送去了希望。

  “我从乡村走出,又回到乡村,因为身上有一份来自对家乡的情感,背后还有乡亲们殷殷期盼的目光,胸怀责任,不负重托,方能行稳致远。”她的语气温柔而坚定。

  当代表立足基层,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献策支招

  秦维娟作为人大代表,她深知新角色,新使命,也意味着新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怎么才能当好代表履好职?她的答案是:认真学习,持续学习,在学习中履职,在履职中学习。

  杨巷中学是一所农村地区的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在了解到一些孩子家庭较为困难,她充分利用人大代表大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日、代表视察活动等契机,向有关部门及时反映情况,推动各项助学措施落地落实,积极争取教育助学金和奖学金,为一些困难家庭的孩子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她平时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走进学生家中进行走访、调研,在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设立乡村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中心的建议,旨在呼吁家校社企联动起来,为残疾儿童配备专业的人士进行定制化的课程教育,让残障儿童能够有独立或基本独立生活的能力,该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她常常说:“我深知我很平凡,也很普通,我所做的还很不够。我将加倍珍惜人大代表的荣誉,时刻牢记代表使命、切实履行代表职责,以无限的激情和不懈的努力投入工作,回报社会,不负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和重托!”

      杨巷镇人大办  孟雅娟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