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40603112732.jpg
【地评线】听·见丨无事晒个朋友圈,你还会这样么?
2024-05-19 18:58:00  来源:新华报业·新江苏客户端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清 阳

你有多久没发朋友圈了?据媒体报道,作为一度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微信朋友圈,如今变的有些“安静”了。截至2023年底,虽然微信的用户总数达到了12亿,但每天只有3亿人发布朋友圈。

曾经,很多人都喜欢在朋友圈里发发照片,记录生活点滴,与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和感悟。如今,感觉到身边的人,发朋友圈的少了,刷朋友圈的也少了。对此网友们也纷纷站出来表态:“朋友圈带有目的的太多了,大多在发送广告,有的隐私被别有用心的盯上,有意接近骗取钱财太多了。”“朋友圈,记录一下我的生活。热爱生活,分享快乐。其他,我不管了。”“我发朋友圈的主要目的是把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东西记录下来给日后留个纪念。”“我不但不发朋友圈,而且彻底不看朋友圈了。”“以前确实大家发的多,后来慢慢变味,商家的加入,变得很功利心攀比。现在偶尔也发也看,纯属分享和看看老友的动态。”

从喧闹到安静,“朋友圈”到底经历了什么?

微信在推出之初就是考虑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基础的通讯需求,更希望能够有一个平台能够展示自己的生活,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与朋友们进行更深度的互动。因此,微信团队在调研用户需求后,决定开发“朋友圈”这一功能,以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而朋友圈一经上线就迅速受到网友们的普遍欢迎,大家纷纷发朋友圈“抒发心志”,而刷朋友圈就像如今刷抖音一样,风靡一时。

通过朋友圈,人们可以展示自我、表达个性和情感,让他人更好地了解自己。同时也能把生活中的点滴、重要时刻记录下来,以后可以随时回顾。

当然,许多人发朋友圈也是希望得到朋友们的点赞、评论和关注,从中获得一种被重视和认可的感觉。也能通过朋友圈与朋友互动交流,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感情。

总之,朋友圈逐渐成为人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交平台,很多人通过朋友圈发布自己的每日动态,同时通过朋友圈了解周围朋友的每日动态,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日常。

可是,不知道从何时起,人们开始似乎厌倦了朋友圈,不少人不仅不爱发朋友圈,甚至都懒得打开朋友圈了。曾有社会机构做过调查,在如今平均每个人一天要发2到4条朋友圈。也有调查显示,截至2023年底,虽然微信的用户总数达到了12亿,但每天只有3亿人发布朋友圈。虽然仍有很多人在查看朋友圈,但实际发布内容的人数在下降。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要“远离”朋友圈不愿意发朋友圈,甚至都懒得打开朋友圈,让朋友圈变得门前冷落鞍马稀呢?

有媒体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人因为怕“隐私泄露”而不发朋友圈,另有54%的人认为朋友圈的好友并非都是真朋友,不少都只是“陌生的朋友”。因为随着微信好友的不断增加,人际关系变得复杂,朋友圈不再只是亲密朋友间的互动,甚至担心自己个人隐私泄露而不敢随意发朋友圈,从而导致很多人对发朋友圈很谨慎,生怕朋友圈被其他人“截图”后“另作他用”。

也有人认为,这些年,朋友圈里氛围也在悄然变化,不仅发布数量变少了,发布内容也趋于格式化,要么是工作内容的机械性转发,要么是精修图文的留痕式发布。倒不是说生活不如以前精彩了,只是单纯不想晒了。

另外,如今的朋友圈已经逐渐脱离了它当初上线时的“初衷”,夹杂着更多的商业或个人利益,比如充斥着大量商业广告,也导致不少人对朋友圈敬而远之。

但是,对朋友圈的这种敬而远之,并不能说明大家不需要朋友圈这样的社交平台。实际上,不少人已把“社交”移至抖音、小红书、B站等这些新的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社交的需求,希望被其他人看见,也希望看见别人的需求。但与此同时,我们又特别担心在朋友圈里发出的信息暴露了“真正的自己”,或者担心发出的信息被他人断章取义、随意歪曲。所以只能被迫降低朋友圈的使用频率,减少自己在朋友圈的曝光度。

还有不少人选择用只显示一个月或三天的那条线,或者对“你”干脆设置不显示朋友圈,完全将你屏蔽在外,从而将自己装扮成朋友圈里额“隐形人”。

所以,不发朋友圈,少关注朋友圈,并不意味着与朋友圈“诀别”。因为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我们都已经置身于这个朋友圈之中。既然如此,倒不如坦然地面对朋友圈。正如有网友所说:重要的从来不是该不该发朋友圈,而是我们能不能真正找回生活的乐趣,无忧无虑地享受当下的美好瞬间。

标签:朋友;社交;生活
责编:贺晓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