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文明网 > 文明风尚
争做“实诚日照人”丨王海燕:10年不离不弃 撑起家庭一片天
发表时间:2024-05-06         来源:日照文明网
字体:[][][]

  10年来,她坚持照料瘫痪在床的公公、有智力残疾的儿子,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展现出女性博爱、坚毅、善良的形象。

  1982年,王海燕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她从小就是一个孝顺懂事、善解人意的女孩。2005年,王海燕嫁到五莲县汪湖镇汪湖村,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夫妻俩很是知足。

  2014年王海燕夫妇迎来了他们第二个孩子琛琛,儿子的出生让全家人高兴不已,但这个好消息并没有持续多久,小琛琛被医生确诊为三级智力残疾,想到儿子以后只有5、6岁的智力水平,王海燕夫妇倍感心酸。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8年,公公突发脑血栓,虽尽全力治疗,但还是左半侧瘫痪,王海燕只能一边照顾智力残疾的儿子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巨大的生活压力重重地压在了王海燕的肩上。

  两个需要全天候照看的人,老大也尚未成年,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次,王海燕曾一度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可当她看到孩子跟老人时,又觉得自己不能垮,倔强的她强打着精神,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与丈夫商议,丈夫继续外出打工挣钱,自己则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

  从那时至今,王海燕尽心尽力照顾老人。她经常换着花样做公公喜欢的饭菜,耐心地将食物一点一点送到老人嘴里;为减轻公公身体上的不适,她还自学一些简单的康复技巧,遇到公公大小便失禁,她都会及时清理干净、换洗衣服,从不抱怨。

  “久病床前无孝子,没想到这个儿媳妇能坚持这么多年。”“这哪里是儿媳妇,简直比闺女还孝顺!”说起王海燕,汪湖村的村民都会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日复一日的操劳,让王海燕的面颊写满了超出同龄人的苍老,老人常含泪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儿媳。这些年真是苦了这孩子,照顾我们一家老小。”

  由于家庭条件较差,不能支撑送孩子去接受康复治疗和特殊教育,王海燕只有自己下苦功夫。每天收拾完田间地头、照顾好老大和瘫痪的公公之后,坚持训练小琛琛独立吃饭穿衣以及一些生活常识和基本礼貌,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王海燕至少手把手教了上万次。

  “有时候孩子不想学闹脾气,自己也忍不住动手打骂他,事后又自己偷偷抹眼泪,我苦点累点没什么,但我就怕孩子将来会受苦,必须教会他一些基本自理的生活技能。”王海燕说。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孩子也能做些简单家务劳动,这让王海燕倍感欣慰。

  到了入学年龄,为了顺利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王海燕“寸步不离”照顾孩子,每件事情都亲力亲为,一直到晚上孩子入睡之后,她才能稍稍喘口气。“能走多远,我就陪他走多远,有妈妈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王海燕看着儿子说。

  家,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是心灵的港湾,王海燕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体贴之心、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虽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她的善行孝举感染了身边无数人。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林瀚)

责任编辑:张 超

主办单位:中共日照市委宣传部 日照市文明办

备案号:鲁ICP备12014306号-1 日照文明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633-8781880 E-mail:rzwmw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