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清江镇中心小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 点亮多彩童年梦

来源:   时间: 2024-05-17 09:33:58

  为进一步丰富农村学校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学校对广大未成年人的教育功能,近年来,巴州区清江镇中心小学校积极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让学校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城区同等优质的教育,为学生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整合资源建强阵地

  清江镇中心小学校始建于1923年,现有在校学生1750人,基本为清江镇及周边乡村学生。

  “自建校以来,我们牢固树立‘一生两艺、一生一技’教学理念,既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努力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城区学校同等优质的教育。”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杨映告诉记者。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清江镇中心小学校践行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之一。

  2018年5月,清江镇中心小学校开始申报创建乡村学校少年宫;同年8月,学校被正式命名为巴中市乡村学校少年宫中央项目学校,成为巴中市第二批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学校;2019年10月,学校少年宫进入正式运行轨道。

  “学校对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进行修缮,将原本空置的三层房屋改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场地,统筹建设了音乐室、美术室、架子鼓室等12个功能室,并配备了设备器材。”杨映介绍。

  据统计,目前清江镇中心小学校每周可接纳1300名学生参加少年宫的各类兴趣培训,既丰富了农村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学校对广大未成年人的教育功能。

  长效运行规范管理

  阵地建起来了,如何让乡村学校少年宫产生实效?建立常态长效机制是关键。

  “为学生教授铜管乐需要有耐心,你自己也可以从网上学习相关资料,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5月15日,铜管乐社团助教老师赵晓蓉一边试教一边接受社团教师的指导。

  据介绍,为了让少年宫真正发挥作用,清江镇中心小学校聘请了5名区文化馆、武术馆的退休教师及学校已有专业技能的老师,在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时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同时也对学校分配的助教老师进行培训。

  “我们根据老师特长和个人爱好将全校老师分配到各个社团,并确定了年轻教师协助、跟学制度,通过‘传帮带’,形成了一个常态进步的素质教育人才培育体系。”杨映介绍,目前学校三分之一的老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

  除了对教师队伍的培育,在兴趣课程的选择上,清江镇中心小学校也制定了完善的制度。

  对于学校开设的课程和活动,学校实行教务处主体实施、教科室考核反馈的评价管理机制;对于外聘的师资和课程,实施“课前预审、课中助教、课后反馈”的全过程管理,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审核,课中由校内教师参与助教学习,课后由学生、家长、助教老师三方反馈,将实施效果不佳的课程每学期进行动态调整,去粗取精。

  活动丰富效果显著

  “大家坐端正,手应这样握笔……”5月15日,在巴州区清江镇中心小学校乡村少年宫书画室里,指导老师正教孩子们如何握笔、运笔,耐心地纠正每一个孩子的微小错误。

  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最基本的坐姿、握笔、运笔开始逐步学习书法,大家认真地练着笔画,横平竖直、撇捺对称,稚气的小脸上满是兴奋。

  “学校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依托少年宫开设了铜管乐、书画、合唱、曲艺、武术、锣鼓等30个兴趣社团,并利用每周三、周四下午最后两节课开展活动,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两个社团进行学习培训。”赵晓蓉告诉记者,少年宫的各项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了育人途径,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介绍,去年由学校舞蹈社团编排的《巴山童谣》受共青团巴中市委邀请参演2023年巴中市“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铜管乐社团在“意林杯”四川省第九届管乐展示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成投用,提升了学校的发展内涵。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知识技能、道德情感、文明卫生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学习生活也更加充实。”杨映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促进少年宫不断创新发展,推动乡村少年宫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张永龙)

页面功能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