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4-05-09 15:06:00    来源:“精神文明导刊V”微信公众号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国家和山东省试点市,山东省邹平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举措,以“人文昌盛地,黄河过邹平”沿黄文明实践展示带为抓手,着力打造群众信赖的“百姓之家”。

一、突出“更实用”,解决 “在哪做”,工作“聚人气”

邹平市因地制宜,按照“典型示范—宜建全建—全覆盖”三步走的工作思路,打造了全域文明实践地图。

通过宜建全建,实现多点开花。坚持典型带动、分类推进,探索实行文明实践星级评定办法,累计建成实践所16处,实践站858处,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宜建全建”;评选出五星级文明实践所16处,五星级实践站133处。开展城乡文明实践结对共建,由200个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结对帮扶200个文明村(实践站),确保结对村顺利通过文明村和文明实践站双测评双达标。

通过特色引领,实现连点成线。投资50万元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率先建成滨州市首个精神文明建设展示馆、学习强国线下体验馆和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制定出台《邹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基地管理办法》,公布3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基地4大类33处。结合“山东手造”和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高标准建成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体验馆。结合“对标深圳,先行示范”体悟实训工作,在深圳市宝安区建立“邹进深圳”新时代文明实践交流基地。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建设范仲淹政德教育现场教学点,真正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连线成面。按照从市驻地出发,以国道省道为线,将全市五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标杆企业等资源有机整合,打造了东西南北四大高标准片区,构建起了“1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圈”。突出黄河文化,精心打造“人文昌盛地,黄河过邹平”省级沿黄河文明实践展示带(区),100公里的展示带覆盖1个文明实践中心、1个文明实践所、4个文明实践站和7个文明实践基地。11号巾帼文明公交线设置“学习强国”主题,流动的红色学习阵地成为邹平街头一道靓丽风景线。

二、突出“更专业”,解决“谁来做”,让工作“接地气”

邹平市通过健全队伍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开展褒奖激励,推动志愿服务向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整合志愿资源,构建志愿服务覆盖网络。依托“志愿山东”服务平台,实现了对全市19.38万名志愿者、3476个志愿服务组织的“三全”(全员、全流程、全要素)管理。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技术指导作用,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下设17支专业队),由市委书记任总队长,连同在镇街文明实践所设立的16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在全市构建起了“1+33+N”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矩阵。

强化管理培训,促进志愿队伍专业发展。在黄山街道侯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大爱”志愿服务队侯家村工作站,探索了“实践站+志愿服务组织”新模式。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进行志愿服务项目路演,培育了一批质量高、效果好、实效强的参赛项目,“幸福护航”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山东省“五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完善褒奖激励,营造志愿服务良好氛围。推出“十助、常陪、四解”暖心服务,建成孝善食堂40处。对标深圳市宝安区开展“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融合试点工作。发挥全国见义勇为先进模范王磊王刚群体、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曲冬梅、中国好人榜获得者李秀君等先进典型作用,建立好人工作室和好人广场,树立了“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鲜明社会导向。深化“最美邹平人,好人成名人”品牌建设,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在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服务演出中,让其坐首排,树立了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鲜明导向。

三、突出“更精准”,解决“怎么做”,让工作“扬正气”

牢牢把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巧妙设计活动项目,精心组织实施,让群众乐于参与。

建立实践活动群众评价指数。制作新时代文明实践日历,利用融媒体向社会提前发布,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品牌,天天有活动”。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率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群众指数评价,在“周末心相逢”志愿服务项目中先行试点,实现了“活动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建立实践活动群众参与机制。结合两节四集四赛系列活动开展,构建起“项目策划—项目实施—项目推介—项目反馈”四位一体的乡村文化振兴闭环工作机制。在韩店镇杨村、高新街道兴业社区和徐毛村、黄山街道侯家村、孙镇党里村探索实施文明实践积分制,建设“道德银行”。在高新街道司家村探索开展“码”上宣讲、“码”上文艺,“码”上实践渐成新风。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举办四季黄河大集、全民健身广场舞大赛等集中性文明实践活动120余场次。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明实践融通融合,举办第六届国际《尚书》学学术大会暨第六届中国伏生诗会、第十三届范公读书文化节。在配齐配强初心宣讲员的基础上,利用村民会议前、文艺演出前、放电影前、跳广场舞前、升旗仪式后“四前一后”,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最接地气的事例,讲透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可亲可近、可学可用。

建立实践活动网上网下融合机制。运用两微一端,深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文明实践活动,加大“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公益宣传,制止餐饮浪费,倡树光盘行动,努力打造“礼让斑马线”的城市、“聚餐用公筷”的城市、“排队一米线”的城市和“垃圾不落地”的城市。

四、突出“更科学”,解决“做多久”,让工作“有底气”

邹平市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考核督导、强化激励引导,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群众心里走。  

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市、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体系建设,由党组织一把手负总责。市级层面,成立7人编制的正科级事业——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镇级层面,成立副科级事业单位——文体健康中心。村居层面,实践站站长由村支部书记担任,并配备1名专职实践站管理员。

强化考核督导。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督查考核机制,引入第三方测评,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纳入乡村文化振兴考核,纳入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

强化激励引导。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合署办公,管理运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切实发挥平台的“文明大脑”作用。市财政每年安排240万专项资金,保障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志愿者队伍培训和文明实践项目扶持。

邹平市致力于打造“精致文明,智慧实践”品牌,首创的文明实践星级评定、初心宣讲、群众满意指数评价等典型做法被山东省委宣传部推介。邹平市“爱心妈妈”团队入选2019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邹平市将继续发挥首创精神,努力开辟一条广泛凝聚人心、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之路。(作者系山东省邹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 公众号

文明山东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