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泰文明网 > 历史事件

齐鲁夹谷会盟

发表时间:2015-06-20   来源:新泰文明网

  据《左传 定公十年》、《史记 齐太公世家》、《鲁周公世家》、《孔子世家》以及《孔子家语》等文献记载,鲁定公十年(前500年)春,齐鲁两国捐弃前嫌开始重归于好。这年夏天,齐国大夫犂弥(《史记》作“黎鉏”)对齐景公说:“鲁国任孔子为司寇,其势对齐不利,鲁国的强大将会对齐国造成威胁。孔子虽然知礼但却无勇,若使用莱人以兵劫持鲁侯,一定能够如愿。”景公从其计,于是派遣使者到鲁国以与鲁修好为名,要求两国在夹谷(今新泰市谷里镇谷里村)举行盟会,鲁定公答应后,以孔子为相,准备乘车前往。孔子对定公说:“我听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时候诸侯离开自己的疆土,必有文臣武将侍从。请国君安排左右司马带兵随驾。”鲁定公同意孔子的建议,配备左右司马,带兵会齐侯于夹谷。在夹谷用土筑会盟坛,坛高三级。齐景公由声名显赫的齐相晏婴随侍。会盟开始,齐鲁两国国君相互揖让而登坛,互献礼品和敬酒酬答。这时齐国的司仪小步疾行向前奏报:“请奏四方之乐。”齐景公说“可以”,于是齐国带来的莱夷舞士手持刀枪剑戟鼓噪而上。孔子见势不妙,先引导定公退出,然后命令鲁国的战士攻上去,并小步疾行而前,历阶而上,登上盟坛两级,举起衣袖厉声喝道:“我们两国国君正在举行友好会盟,可是华夏之地以外的俘虏用武力捣乱,这不是齐国国君命令诸侯的事情。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这对于神灵是不吉祥的,对于德行是丧失道义,对于人们是失掉礼仪,君王一定不这样做。请有关官员处置!”齐国的司仪示意乐舞退下,但齐国乐队不动,只是看着齐景公和晏婴的眼色。齐景公听到孔子义正辞严的话后心中感到非常惭愧,只好摆手让乐队退下。不一会,齐国的司仪小步疾行向前报告:“请奏宫中之乐!”齐景公回答“可以”。于是又有一队齐国的倡优和侏儒在盟坛前嬉戏逗乐。这时孔子忍无可忍,快步疾行而前,登上盟坛两级,厉声喝道:“以无知小人惑乱诸侯者,其罪当诛。请右司马立即行刑!”这时,鲁国分管刑法的官员立即将齐国的倡优执行腰斩,使其手足异处。齐景公见状,恐惧震动,面露惭色,深知自己在仁义方面与鲁国没法相比。在准备盟誓时,齐国人在盟书上加上一句话说:“如果齐国军队出境,你们不率领甲车三百辆跟随我们的话,有盟誓为证。”这时孔子寸步不让,让鲁国大夫兹无还作揖回答说:“你们不归还我们汶阳的土地,让我们来供给齐国所需,也有盟誓为证。”会盟结束后,齐侯准备设享礼招待鲁定公。孔子对齐国大夫梁丘据说:“齐国、鲁国有旧的典礼,您何以不知道呢?事情已经完成了,而又设享礼,这是让执事官无辜辛劳。再说牺尊象尊不出国门,钟磬不在野外合奏。设享礼而全部具备这些东西,这是抛弃礼仪。如果这些东西不具备,那就像秕稗一样轻微不尊重。用秕稗一样的的礼节是君王的耻辱,抛弃礼仪名声不好,望您认真考虑!享礼,是用来宣扬德行的仪式。不能宣扬,不如停止它。”于是终于没有设享礼。会盟结束,齐景公回国后大怒,告其群臣说:“鲁国以君子之道辅佐其君,而你们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我这次会盟时得罪了鲁君,为之奈何?”分管此事的大夫回奏说:“君子有过则谢以根本,小人有过则谢以文辞。国君您若心中悲伤,则谢以根本。”于是齐侯乃归还以前所侵鲁国的郓、讙、龟阴之田以谢过。以上三邑皆属汶阳田。齐国归还所侵鲁国汶阳之田以谢鲁,鲁在汶阳之田筑城,以表彰孔子之功,因名“谢过城”,又称“谢城”。谢城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约70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