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播报 当前位置:上海文明网>徐汇文明网>文明播报
上海徐汇:校园“行”、旧物“换”,还他们一个“清净”!
来源:徐汇文明网   时间:2022-03-14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已两年多,从“随时随地扔”到“定时定点扔”,从“扔进一个筐”到“细分四个桶”,垃圾分类已然成为上海市民从“新时尚”到“好习惯”的自觉行动。然而,仍有个别居民心存侥幸,将小包垃圾直接丢弃在垃圾厢房门口或是楼道口,成了埋伏在各个角落的“大炸雷”,让人“防不胜防”,不仅破坏小区环境,还引起其他居民不满。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凌云街道主动跨前对接,聚焦居民区、公共机构、办公楼宇、建筑工地和中小学等重要区域,开展“清净行,促减碳”主题行动,严抓乱倒垃圾行为,助力社区垃圾分类治理工作。
  校园“行”——低碳减量主题宣传行动
  梅陇六村始建于1988年,目前共有1288户,常住人口4000余人,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有54个多层门栋,绿化2.1万平方。小区自从实行定时定点集中投放以来,分类实效已经有了极大改善,但偶尔还是会有小包垃圾出现。
  凌云街道联合徐汇区培蕾幼稚园的小朋友对梅陇六村的小包垃圾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小侦探们两两组队,分路探查。经过一番全方位无死角的扫荡式侦查后,眼明手快的小侦探们陆续有了收获。他们立马联系物业保洁员,及时收走小包垃圾,并把它们重新准确分类后送往垃圾桶。分拣过程中保洁员还给小朋友们讲解了如何做好垃圾分类,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家庭、辐射社会,吸引居民群众共同参与到文明建设中来。

  街道对辖区居民区小包垃圾落地现象进行全覆盖排查摸底,制定一点位一方案,标本兼治,消除落地现象,防止返潮。整改后续采取监管措施,对小包垃圾落地情况进行定期巡查,保持整改长效。采用技防手段,在生活垃圾库房加装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将小包垃圾落地治理纳入街道一网统管平台,实现事件智能发现,自动派单,信息化报送的工作闭环。
  社区“净”——楼道堆物集中清理行动
  楼道堆物一直以来都是一些老小区的顽疾,在埋下消防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容易造成紧张的邻里关系,是居委、物业的心头大患。
  凌云新村小区于1994年建造,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多小户型,楼道狭窄。居委通过全面摸底调查、征询后,了解到不少楼栋存在楼道堆物的问题,于是主动联系徐汇区两网融合主体企业,希望在解决楼道堆物的同时也能让居民从中受益,一举多得。经过前期居委的大力宣传,提前告知了集中清理时间、要求后,不少居民或提前将堆物带到活动现场或带着工作人员上门清理、分类回收。工作人员对杂乱的堆物耐心分类、称重、计算、结算。

  清理结束后,家里变宽敞了,楼道变整洁了,废旧的可回收物还能变现。居民们纷纷笑着说:“这才是真正为老百姓考虑,做实事,做好事。要定期做、长期做。”居委、物业也对工作人员表示了感谢,赞其大大减轻了他们日常清扫楼道的压力。
  旧物“换”——废旧物品清零行动
  化工一四村有近二千户居民,部分家庭的居民会将家里舍不得丢弃的废旧物、闲置品堆在公共楼道、消防井,占用楼道影响通行的同时,还存在着安全隐患。为了帮居民转变生活方式,树立文明的生活新风尚,理工一居委策划了旧物置换的活动,居民参与很积极。一上午,回收旧衣物、旧纸板、旧书籍合计50余公斤、过期药品80余件。
  一居民陈老师就用自家一辆长期闲置于楼道的旧自行车,换取了一袋大米、两提纸巾。“这辆旧自行车早就想处理掉,但当垃圾扔了觉得可惜,一直锁在楼道,还多次被物业指出影响出行、存在隐患。这次通过社区活动把它置换掉,真是太好了。”

  理工一公益小集“旧物置换”每月一期,将继续发动居民们集思广益,让置换过来的废旧物品在小区环境微改造项目中变得“活”起来,利用它们点缀和美化小区环境。
  凌云街道结合美丽家园和示范性美丽楼道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可回收物上门收集,将主体企业回收服务延伸到每个楼道和每家每户门口。根据社区特征形成可回收物的一社区一方案,不仅打通两网融合居民端“最后一百米”,形成扎根社区、服务居民的服务点网络,还切实增强可回收物服务的市民体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