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铜陵文明网 > 文化建设 > 青铜文化
大通小磨麻油 一滴十里香
  • 来源:铜陵文明网 发表时间::2022-10-14    字体大小: 12px14px16px18px
  •   “鹊江鱼肥,澜溪油香”。古时被称作澜溪的大通古镇,自古便以鱼盐城市和特产麻油著称。这麻油便是大通小磨麻油,在铜陵可谓是家喻户晓,久负盛名,有着“一滴十里香”的美誉。

      顾名思义,大通小磨麻油出自大通,因制作时采用的是小石磨,所以称之为“小磨麻油”。大通是一座曾与安庆、芜湖、蚌埠并称为“安徽四大商埠”的千年古镇,也是通往佛教圣地“莲花佛国”九华山的重要中转地。清光绪年间,山东省文登市郭太和将郭家祖传的小磨麻油制作技艺带到大通,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因制取的小磨麻油品佳质优,是大通麻油中的珍品,随着古镇的繁盛而香飘四海。

      对于这段历史,曾跟随郭年宏学艺的大通江豚麻油厂负责人许季明描述得更为翔实——郭太和当年在去往九华山进香拜佛时路过大通,发现很多香客都爱食芝麻油,但大通的几家麻油小作坊与他郭家的祖传小磨麻油相比逊色不少,于是,郭太和便带着儿子郭年宏与石匠梦老三来到大通,定居老桥口,开始了郭家祖传小磨麻油的生产。由于制作精良,麻油香气特别浓郁,郭家小磨麻油一时间传遍沿江数省,深受好评。

      郭太和去世后,郭年宏继承父亲手艺。然而,由于一些原因,郭氏的小磨麻油一度在市场上消失。直到1984年,大通镇政府恢复传统的小磨麻油生产,成立大通小磨麻油厂,当时退伍回乡的许季明便是其中的一名工人。为了重现小磨麻油往昔风采,工厂多次组织人员向年已古稀的郭年宏学艺,许季明就是其中之一。此后,工厂在继承郭太和祖传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生产出的麻油油色橙黄棕红,香味浓郁,深受市场青睐。

      现如今,当年成立的大通小磨麻油厂已经不复存在,但工厂的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却将大通小磨麻油的传统工艺秉承下来,并经多次改良,将传统的手工制作发展成了目前的半机械化生产。制作时精选当地优质芝麻为主要原料,通过传统的石磨工艺,用水代法加工制取,经漂洗浸泡、炒籽、沥水、除杂、磨浆、兑浆、搅油、震荡、分离、沉淀、过滤、包装等十多道工序生产而成,每一步都很有讲究,即便是看似简单的炒籽环节也蕴含玄机:首先得用猛火爆炒芝麻,使其熟透,颜色变为金黄,再以文火焙炒,让芝麻颜色从金黄逐渐变为内外一致的棕红。然后再焖入少量的水,用于去除芝麻烟味,使其冷却变脆,这其中的温度、时间、水量全凭老师傅经验精准把握。

      麻油香味浓郁,天然原汁,营养丰富,据《中药四百味》载,芝麻油味甘,性微寒,善解毒,具有清凉降火、消炎解毒、润肠通便、乌发催乳、滋补肝肾和降低胆固醇之功效。富含的VE和抗氧化保护染色体元素,可润脏、抗癌和延缓衰老。如今,大通小磨麻油不仅成为铜陵当地人餐桌上的食用佳品,也成为铜陵的一大特色招牌,其制作技艺今年成功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方盼亮)

    责任编辑:王 婷婷
  • 铜陵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 地址:安徽省铜陵市国土局5楼 邮编:244000 电话:0562-2208012
  • Copyright © 2013-2017 http://tl.wenm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