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铜陵文明网 > 文明传播
金秋时节姜飘香 铜陵网友述说白姜故事 品悟非遗之美
  • 来源:铜陵文明网 发表时间::2023-09-27    字体大小: 12px14px16px18px
  •   铜陵白姜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闻名,其制作技艺是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时值铜陵白姜上市,农民收姜、腌姜、售姜,市民选姜、购姜,洗姜、品姜,街头巷尾的人们谈姜、说姜、唱姜,绘成一幅幅生动的姜文化画面。金秋九月,铜陵文明网策划开展“说白姜故事 品非遗文化”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引导广大网友述说白姜故事,品悟非遗之美,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述说白姜故事 回味舌尖记忆

      

      @晚风吹过zx在铜陵,每年9月份家家户户都飘着一股姜香味,每年这个时候是大家最开心的日子,一个盆,一桶水,一个铁勺,一桶姜,手上不停刮着姜,聚集在一起叙说最近新鲜事,这个习惯从我小时候记事开始,每年都在上演,姜不仅仅带来的是美食,更是相聚。

      @苏粲然:生姜是每个铜陵人都吃过的“小零食”,记忆中的每个秋意渐浓的时节,在铜陵的街头巷尾,到处是刮生姜、晾生姜、腌生姜的场景,无论男女老幼都会搬个小板凳开始刮姜,这好像是每个老铜陵人都会的技能,也成了我们这座小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影殇k1在我的成长记忆中,铜陵白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小时候,陪伴母亲在秋分时节买姜、姜、腌姜,那时候觉得生姜是最美味的下饭菜上大学后,每年国庆假期,母亲都会为我准备一罐甜甜的腌姜,每次吃到白姜的时候都会远在他乡的我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蓝吉舟我的家铜陵大通镇民福家园,我的父亲是一名姜农,种植的是正宗铜陵新建白姜。可能大家想象不到种植生姜有多辛苦,光踩出一片姜地都废了多少力气功夫。每每看到父亲辛勤耕耘,都劝说他明年别种了,可是父亲说这是他的念想和热爱,收获时候心里的满足感是我们不懂的。铜陵的白姜,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农作物本身,更是铜陵人心中的一种文化、一种情结。

      品悟非遗之美 传承家乡文化

      

      @经开区小梅:千百年来,铜陵姜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潜心研究,形成了独特的“姜阁储种,炉火催芽,深挖起垄,切芽播种,搭棚遮荫,收获手拨” 24字栽培技艺,体现出铜陵人勤奋创新、敢为人先的工匠精神。如今,铜陵白姜不仅成了我市兴业富民的重要特色农业产业,也成为铜陵的一张靓丽名片,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响其特色品牌,提升城市形象,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彩色泡泡罗曼史秋收时节,我走进了铜陵中华白姜文化园,观看了图片、视频介绍,了解到很多关于白姜的故事、传说,在白姜模拟生长园区通过模拟姜田直观认识了白姜从上姜阁到下姜阁、种植、打理、收获的漫长过程。通过近距离接触和感受非遗文化,在内心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以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立足于实际,积极投身到家乡的非遗保护工作中,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焕发出新时代风采。

      @小小离火: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除了铜陵白姜制作技艺,让我印象深刻的铜陵非遗还有铜陵牛歌、钟鸣竹马灯、传统铸铜失蜡法、铜陵凤丹制作技艺、枞阳东乡武术等等。现如今,铜陵市很多“非遗”处于频危状态,传承后继乏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关注、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些让古老的技艺“活”起来。

      @我知道爆米花好美每一首古老的民歌,每一个传承至今的民间故事,每一种传统的手工艺等等,都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它们记录了我们的历史,反映了我们的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寄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冲击,许多非遗面临着消失的风险。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关注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存,让我们的文化多样性得以繁荣发展!(铜陵文明网综合)

    责任编辑:蒋 洁
  • 铜陵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 地址:安徽省铜陵市淮河大道358号 邮编:244000 电话:0562-2862152
  • Copyright © 2013-2015 http://tl.wenm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