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图片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图片

杏花岭区:东山腹地织锦绣

发表时间:2024-05-16 09:09:00 来源:
 

杏花岭区东坪村街巷整洁、步步皆景。邓寅明 摄

  近年来,杏花岭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不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做强农村经济,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乡村由表及里全面改变,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造就美丽乡村

  杏花岭区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建设,与“千万工程”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千万工程”重要目标。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如今的东山变化之大,超出想象。

  一眼望不到头的绿意盎然,百看不厌的园林景观。杏花岭区很多农村都紧邻城郊森林公园或被公园所包围,村里更是见缝插针,植绿造林、建设小游园,一个个村庄如在景中、画中。

  近年来,该区坚持“一路两区三河四园”的绿化工作布局,而这些工作的主战场都在东山。“一路”为东山旅游公路,围绕辖区全长23公里的“彩带”,沿线种植多种彩色树种和花卉,打造了高标准的生态廊道。“两区”是该区在城市范围内建设游园区,而在乡村范围内与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相结合,打造高标准生态区。“三河”是沿着北沙河、北涧河、小返河三条河流,建设两岸绿化带。“四园”为远山森林保育园、近山丘陵花果园、城郊接合休闲园和核心城区的游园建设。

  如今,王家山村东的黄土填埋场经过修复已成为运动森林公园,山河村的垃圾填埋场经过多年的治理建成公园,一到周末游人如织。窑庄村东侧的海棠湾森林城市主题公园已初具规模,站在最高处的观景平台,太原市区尽收眼底。

  造福农民群众

  “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杏花岭区坚持顶格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乡村建设提升行动,促进乡村由表及里得到全面改变,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走进杏花岭区东坪村,村里街道整洁卫生,村史变迁、农耕文化、党建文化等主题文化墙遍布全村,每条街巷各具特色。纯净水站、分类垃圾投放站、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该村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不断巩固来之不易的美好成果。

  东坪村只是杏花岭区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该区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杏花岭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措施,全区统一规划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聚焦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等基础设施改造,从地下管网、街巷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五个方面综合推进。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庄路灯亮化实现全覆盖。

  发展“美丽经济”

  大窑头村是杏花岭区今年重点打造的精品示范村之一,位于307国道和东西山旅游公路旁。利用交通便利,该区引进第三方企业,与其合作在村南梁打造了百亩采摘果园,种植水果有11种,占地面积70亩的“共享菜园”和“花海”景观正在建设。村北梁则利用空地,引进第三方开发了乌拉特机车俱乐部,固定的会员有60多个,来这里进行摩托车安全驾驶培训的每年都有大几百人。

  另一个重点打造的精品示范村窑庄村,立足本村土地,与企业合作投资打造了生态农场、羊驼养殖基地、种植园、农事体验园等项目,逐步形成了农业观光休闲、生态旅游度假、特色民居体验、文化旅游康养、森林绿色林海等特色产业,为村民入企务工增收拓宽了门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如今,文旅产业、都市农业和市民休憩等一系列适合农村发展的经济产业在杏花岭区逐渐成型。

  长沟村引进了黄棒菜和铁皮石斛种植,并新建了15座日光节能温室发展蔬菜种植;山河村新建19座温室大棚,种植优质西红柿、小西瓜。该区大力推进蛋鸡养殖产业提档扩模,支持引导山西钢新养殖场、太原鸡妈妈有限公司继续进行设施设备改造,全区蛋鸡养殖规模达到25万羽。持续做优果品产业,大力发展林果采摘休闲产业,在窑庄、大窑头、瓜地沟、王家岭等村新发展果园1100亩,做“优”林果采摘休闲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采薇庄园、王家山森林公园两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线,并依托产业、文化、生态、民宿等资源,积极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发展乡村旅游、康养度假等新业态,助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杏花岭区政协副主席、农业农村局局长韩伟表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杏花岭区将进一步找准发展定位,不断提高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奋力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杏花岭篇章。”(太原日报 李杰华)

杏花岭区:东山腹地织锦绣

发表时间:2024-05-16 09:10:20 来源:

 

杏花岭区东坪村街巷整洁、步步皆景。邓寅明 摄

  近年来,杏花岭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不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做强农村经济,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乡村由表及里全面改变,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造就美丽乡村

  杏花岭区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建设,与“千万工程”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千万工程”重要目标。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如今的东山变化之大,超出想象。

  一眼望不到头的绿意盎然,百看不厌的园林景观。杏花岭区很多农村都紧邻城郊森林公园或被公园所包围,村里更是见缝插针,植绿造林、建设小游园,一个个村庄如在景中、画中。

  近年来,该区坚持“一路两区三河四园”的绿化工作布局,而这些工作的主战场都在东山。“一路”为东山旅游公路,围绕辖区全长23公里的“彩带”,沿线种植多种彩色树种和花卉,打造了高标准的生态廊道。“两区”是该区在城市范围内建设游园区,而在乡村范围内与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相结合,打造高标准生态区。“三河”是沿着北沙河、北涧河、小返河三条河流,建设两岸绿化带。“四园”为远山森林保育园、近山丘陵花果园、城郊接合休闲园和核心城区的游园建设。

  如今,王家山村东的黄土填埋场经过修复已成为运动森林公园,山河村的垃圾填埋场经过多年的治理建成公园,一到周末游人如织。窑庄村东侧的海棠湾森林城市主题公园已初具规模,站在最高处的观景平台,太原市区尽收眼底。

  造福农民群众

  “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杏花岭区坚持顶格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乡村建设提升行动,促进乡村由表及里得到全面改变,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走进杏花岭区东坪村,村里街道整洁卫生,村史变迁、农耕文化、党建文化等主题文化墙遍布全村,每条街巷各具特色。纯净水站、分类垃圾投放站、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该村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不断巩固来之不易的美好成果。

  东坪村只是杏花岭区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该区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杏花岭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措施,全区统一规划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聚焦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等基础设施改造,从地下管网、街巷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五个方面综合推进。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庄路灯亮化实现全覆盖。

  发展“美丽经济”

  大窑头村是杏花岭区今年重点打造的精品示范村之一,位于307国道和东西山旅游公路旁。利用交通便利,该区引进第三方企业,与其合作在村南梁打造了百亩采摘果园,种植水果有11种,占地面积70亩的“共享菜园”和“花海”景观正在建设。村北梁则利用空地,引进第三方开发了乌拉特机车俱乐部,固定的会员有60多个,来这里进行摩托车安全驾驶培训的每年都有大几百人。

  另一个重点打造的精品示范村窑庄村,立足本村土地,与企业合作投资打造了生态农场、羊驼养殖基地、种植园、农事体验园等项目,逐步形成了农业观光休闲、生态旅游度假、特色民居体验、文化旅游康养、森林绿色林海等特色产业,为村民入企务工增收拓宽了门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如今,文旅产业、都市农业和市民休憩等一系列适合农村发展的经济产业在杏花岭区逐渐成型。

  长沟村引进了黄棒菜和铁皮石斛种植,并新建了15座日光节能温室发展蔬菜种植;山河村新建19座温室大棚,种植优质西红柿、小西瓜。该区大力推进蛋鸡养殖产业提档扩模,支持引导山西钢新养殖场、太原鸡妈妈有限公司继续进行设施设备改造,全区蛋鸡养殖规模达到25万羽。持续做优果品产业,大力发展林果采摘休闲产业,在窑庄、大窑头、瓜地沟、王家岭等村新发展果园1100亩,做“优”林果采摘休闲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采薇庄园、王家山森林公园两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线,并依托产业、文化、生态、民宿等资源,积极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发展乡村旅游、康养度假等新业态,助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杏花岭区政协副主席、农业农村局局长韩伟表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杏花岭区将进一步找准发展定位,不断提高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奋力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杏花岭篇章。”(太原日报 李杰华)

太原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太原文明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1449号-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170041

电话:0351-4223160 传真:0351-4223160 邮箱:tywmwglzx@163.com 地址:太原市新建路81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太原文明网©版权所有

太原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电活:0351-4223160

传真:0351-4223160

邮箱:tywmwglzx@163.com

地址:太原市新建路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