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收藏本站

[历史大家]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无锡文艺界>无锡名家>历史大家

无锡文学艺术历史名家介绍:顾恺之

顾恺之(约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东晋画家,出身士族,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多才,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被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并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但其作品无真迹传世。流传至今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均为唐宋摹本。顾恺之绘画风格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他作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其人物画重视传神和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中”;重视描写人的神情、性格和精神特点,通过生理细节的描绘表现人物神情,如画裴楷像,颊上添三毫,顿觉神采焕发;还善于利用环境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度,如于岩壑中画谢鲲像,便直接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志趣。其画人物衣纹擅用高古游丝描,线条紧劲连绵,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畅。后人把他和师法他的南朝画家陆探微并称顾陆,号为“密体”,以区别于南朝张僧繇、唐代吴道子的“疏体”。

顾恺之的艺术特色集中反映在他的绘画理论成就上。著有《启蒙记》3卷,文集20卷,皆已失传。在尚存的《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三篇画论(记录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了绘画传神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绘画理论,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重视直觉和观察、体验和揣摩、构思和想象的绘画理论,在中国绘画创作和绘画美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一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