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收藏本站

[历史大家]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无锡文艺界>无锡名家>历史大家

无锡文学艺术历史名家介绍:杨绛

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祖籍无锡,生于北京。杨绛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翻译了《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选》、西班牙著名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等,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同时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等,其中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小说有《倒影集》、《洗澡》,写于1984年的《老王》被选为初(高)中教材;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集《将饮茶》《干校六记》。

钱钟书曾说,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长久以来,人们熟识杨绛,是因为她是钱钟书的夫人,作为一名持家的女性,充满才情的杨绛终归要做回自己。

“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卢翎评)杨绛文学作品透着一股知识女性特有的韵味和灵动,格调淡雅,独具一格。有时明净到有些冷,但由于渗入诙谐幽默,便平添几分灵动之气,因而使静穆严肃的语言自有生机,安静而不古板,活泼而不浮动,静中有动,动还是静。沉静诙谐中有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有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

这种沉静的美,其实就是作家本人强大内心世界的写照。“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搜狐网)杨绛的笔下绝无悲观暗淡的流露,就算写艰苦悲惨的往事,也依然拥有平淡随和、幽默打趣的冷静,比直白的语言更有张力。语言风格沉定简洁,看似平淡,但并不贫乏,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朴素中彰显着华丽的乐章,有巨大的表现力。杨绛润泽平静的文笔,让铺满情感的字里行间止于隐忍,这才是文学最大能量的情感抒发。

高寿的杨绛心态乐观,还非常注重健康生活,文艺成果丰硕,造诣斐然,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人。杨绛像小学生一样对学问的好奇不满足,对文艺的孜孜追求和毕生求索,让她的内心世界充实丰盈,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 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八卷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周国平评:“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一心)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