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收藏本站

[历史大家]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无锡文艺界>无锡名家>历史大家

无锡文学艺术历史名家介绍:阿炳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无锡人,民间音乐家。阿炳在道教音乐的基础上,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现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作为一名正一派道士,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精通二胡、鼓、笛、琵琶等乐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后因患眼疾双目失明而流落街头卖艺,“瞎子阿炳”从此成为闻名民间的创作型民间艺人。人们称阿炳是人穷但三不穷:志不穷,不怕权势;嘴不穷,不吃白食;名不穷,为人正直。作为民间艺人,不仅能够用自己的双手,用音符来表达,还能借助音乐这种工具来感染其他的心灵。

阿炳用家传的红木胡琴拉奏的《二泉映月》,温柔、凄苦、文雅、愤恨、宁静、不安诸多情感相互交织的宛如夜之皓月一般的乐曲,象征了自己一生命运。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一部心灵史,在阿炳音乐里常常感觉到,在一瞬间就能分清许多是非。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它把对人世的关怀,对自我的思考,以及遭受的磨难融合在乐曲中,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摆脱了那种赏玩式的心态,上升为一种与我同在的共命运感。

阿炳艺术成就的成功锻造,有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有深入民间的体会体察,更有传统艺术的深厚浸润,阿炳是源自草根的艺术家,他的传播途径是街头巷尾的谈唱,他的每一次弹奏时都有即兴地创造,这来源于阿炳几十年演奏传统音乐的积累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学院化教学无法诠释出阿炳音乐的全部内涵,所以研究阿炳“苦难”的成功才显得特别有意义。(创研室)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