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明乌鲁木齐

米东区:菜单式供给让基层文化服务更接地气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编辑:李 磊   2024年05月09日 18:04:04

  近日,在米东区校园戏剧文化节暨2024年米东区“传承国粹·戏韵芳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活动中,学生们正在与专业剧团的演员交流。 (全媒体记者贾梦妍摄)

  舞台上,配合着丝竹管弦鼓,生旦净末丑展示着手眼身法步,用好唱念做打舞基本功,演绎着一个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感染着台下一张张稚嫩的面孔。

  这是近日米东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区文联联合市第61中学开展的校园戏剧文化节暨2024年米东区“传承国粹·戏韵芳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活动中的一幕。

  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公共文化服务离群众近一点、再近一点?米东区探索公共文化精准配送的新路子,以需求侧推动供给侧发力,用“菜单式供给”精准化为群众提供更丰富、可口的公共文化产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戏曲文化进校园 

  名角新秀带来惠民演出 

  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是米东区教育系统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立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目前在30余所中小学校都设置了戏曲社团,每年还组织举行全区中小学戏曲比赛活动。

  去年,米东区教育局成立了戏曲研修组,组织21名教师通过外出参加专业戏曲培训,提升戏曲老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进一步加深戏曲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

  在校园戏剧文化节活动中,来自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乌鲁木齐市戏剧曲艺家协会、米东区戏剧曲艺家协会等院团的名角新秀齐聚一堂,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惠民演出。

  秦腔《大登殿》、京剧《红灯记》、豫剧《朝阳沟》等传统剧目依次登台,演员们字正腔圆的唱腔、惟妙惟肖的动作、艳丽炫目的服饰深深吸引了小戏迷们,现场喝彩不断、掌声不绝。

  学生祖木来提·阿布都外力在台下边看边模仿台上演员的手势。

  “我加入学校戏曲社团,不仅学习了传统戏曲的历史,还了解了唱词的历史事件。我特别喜欢戏曲的服装、妆容和唱腔。”祖木来提·阿布都外力说。

  学生王菲早早就来到现场彩排。“两年前我就开始学习京剧和黄梅戏等戏曲片段,希望通过今天的表演,能为大家带来一个好的观感。”王菲说。

  米东区文联主席李文强说,除了戏曲文化进校园,他们还采用“菜单式”服务的形式,根据大家的需求积极组织包括戏曲在内的优秀剧团、优秀文化作品进社区、村,进企业、商场等,为群众提供优秀的文艺节目。

  找准群众文化需求 

  各类演出比赛轮番进行 

  近日,随着气温一同回升的,还有米东区各社区、村百姓大舞台的热度。

  从五一假期开始,由基层党组织提前征集居民意见并根据居民特长设置的各类演出、趣味运动会、体育比赛轮番进行,让群众在家门口动起来、舞起来、乐起来。

  卡子湾街道找准群众的文化需求,挖掘11个社区的群众性文艺队伍,依托各社区的活动室、图书室、青少年之家等资源,注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不断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连日来,在米东区卡子湾街道的社区百姓大舞台展演比赛活动中,11个社区都拿出了看家本领,群众自编自导自演,争取在比赛中拔得头筹。

  每天排练、表演,卡子湾社区舞蹈队队长唐迎花和20名队员虽然很忙碌,但是充实、快乐。

  “我们代表社区去参加比赛,必须要尽全力,把能动员的人都动员起来,能调动的资源也都调动了起来。”唐迎花说。

  今年以来,米东区各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文化娱乐、宣传、便民服务等活动融入百姓大舞台活动中,打造展示群众文艺创作优秀成果、服务居民的基层文化平台。

  卡子湾街道的社区百姓大舞台展演比赛活动在创业社区占地1800平方米的百姓大舞台开展,一个又一个接地气的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舞、歌曲、器乐、戏曲等表演形式一一呈现,把演出气氛逐渐推向高潮。

  创业社区第一书记周欢说,2022年7月,社区和工作队将一块空地打造成百姓大舞台,不仅有演出舞台,还有各类运动设施,社区每周都组织开展各类活动。

  “自从有了百姓大舞台,我们每周都带着太极拳队员来排练和表演。”社区太极拳队队长罗淑娟说。

  卡子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军说,以文艺娱乐活动为主,以政策宣讲、流动办公、公益活动为辅,街道组织各社区打造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庆典”的百姓大舞台特色基层文化品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居民群众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来。

  居民刘秀琴说,社区每次的百姓大舞台活动她都参加,不仅热闹,还能听政策、办实事、享服务,大家都说好。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只有立足本地特点,贴近群众需求,才能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记者宋建华 贾梦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