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

青山绿水引“客”来,候鸟家族添新丁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编辑:李 磊   2024年05月14日 17:11:51

  五月的乌鲁木齐,繁花盛开还未荼蘼,候鸟起舞还未离去,“赏花观鸟”成了市民闲暇时的最佳选择。走进乌鲁木齐各大公园里,市民们拿着手机邀约“夏花”一同合影,观鸟爱好者拿着“长枪短炮”记录着候鸟的灵动瞬间,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

  南湖广场:凤头䴙䴘今年最多 

  “你看!前几年都只有一对凤头䴙䴘,但是今年来了三对!”5月12日,观鸟爱好者文忠信指着湖面上正在嬉戏觅食的六只凤头䴙䴘向记者说道。

  5月12日,观鸟爱好者文忠信在南湖广场拍到的凤头䴙䴘。受访者供图

  记者看到,两只凤头䴙䴘正悠闲地在湖面上游弋,一会儿将头钻进水中觅食,一会儿又张开翅膀一前一后的追赶嬉戏,还有两只正在慢悠悠地叼草“示爱”,形影不离,剩下两只跑不见了踪影。“现在,这三对凤头䴙䴘已经在这里筑巢了,第一对下了5枚蛋,第二对下了3枚蛋,再过不久就可以看到凤头䴙䴘宝宝了。”文忠信说。

  通过观察发现,凤头䴙䴘脖子修长,还有独特的黑色羽冠。下半身近乎白色而具光泽,上半身灰褐色。上颈有一圈带黑端的棕色羽,形成皱领。后颈暗褐色,翅膀灰褐色。

  文忠信告诉记者,凤头䴙䴘在水上的各种动作都非常漂亮,尤其是求偶时期,曼妙优雅舞姿堪称水上“舞王”,令人惊赞不已。

  据了解,凤头䴙䴘是2022年第一次在乌鲁木齐市区观测到的,今年是它们第三年前来南湖广场繁衍生息。在以往的观测记录中,凤头䴙䴘都只有两只,而今年却来了六只,是观测到凤头䴙䴘数量最多的一年。

  “良禽择佳木而栖”,野生鸟类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 因此鸟儿被称为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和“监考官”。“凤头䴙䴘对于环境的栖息条件很高,因为它们喜欢在隐蔽条件好的芦苇或水草周边的水面上做浮巢,是浮在水面上的,自然要求水质要好,水生植物充沛的地方。”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鸟类研究员马鸣说,南湖广场生态系统持续向好,良好纯净的自然环境自然成了越来越多凤头䴙䴘选择家园的理想胜地。

  水上乐园:灰白喉林莺婉转“歌唱” 

  5月12日下午,记者跟随文忠信来到今日第二个观鸟“打卡点”——水上乐园。落日余晖下,灰白喉林莺伴随着夕阳在林间“高歌”,仔细一听,好似真有些节奏旋律,婉转动听。

  5月12日,观鸟爱好者文忠信在水上乐园拍到的灰白喉林莺。受访者供图

  灰白喉林莺虽然外貌上并不出色,但却是名副其实的“鸟界歌唱家”,这一点,也深受观鸟爱好者们的喜爱。鸟友之间常流传着一句话:“悦耳的鸟叫声不用找,灰白喉林莺在旁边。”

  “你听,这少说也有十只以上!”伴着“啾咪!啾咪!”的鸟鸣声,终于在小道附近的树上发现了六只灰白喉林莺。可以看到,这种小鸟体型只有十几厘米,整体灰色为主,头部、颈部和胸部多为灰黑色,下身为白色,腹部有黑色纵条,同时也非常活泼好动,一会在枝头上跳跃摆头、一会在树枝之间穿梭低飞。

  “它们的声调优美动听,特别是炎热的夏天,它们的歌声更是扬起令人心旷神怡的旋律。听到白喉灰林莺的歌声,不知不觉就会被它所吸引。”文忠信说,每年自己都会在各大公园中找寻灰白喉林莺的身影,几年的观鸟经验告诉他,水上乐园是它们最常来的地方。

  马鸣介绍,白喉灰林莺喜欢生活在干燥的开阔林地、灌丛和草地等环境中,也会出现在人类居住区域。这几年,白喉灰林莺频频“光临”城市公园,不仅在水上乐园能捕捉到它们的镜头,在雅玛里克山森林公园、水磨沟公园等地也能看到。

  “这是什么鸟?叫声这么好听!’观测白喉灰林莺过程中,来此游玩的市民王洁在我们附近停住了脚步。一番交谈过后,她也举起手机,对着白喉灰林莺拍了起来。“这种看似普通的小鸟,没想到唱歌这么好听,还是头一回见!”王洁说。

  一天的“拍鸟之行”,文忠信拍到了普通朱雀、新疆歌鸲、黑水鸡、绿头鸭等十几种候鸟,它们有的在天空中飞翔,有的在湖中栖息、觅食。

   候鸟“变”留鸟 得益于持续向好的生态 

  实际上,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万鸟翔集的景象近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乌鲁木齐。马鸣介绍,近年来,鸟类摄影爱好者和志愿者拍摄到了大量的影像资料,数量和种类也在不停增长,其中新疆鸟群种类就上升至500多种。

  马鸣介绍,在调查中发现,这几年陆续落户在乌鲁木齐居民区中的“留鸟”种类明显增加,灰喜鹊、槲鸫、乌鸫、大山雀、灰蓝山雀等这些原本只栖息生存在森林深处或远离人群居住的郊区,但是现在在城市居民区中也常常发现。

  马鸣介绍,在调查中发现,这几年陆续落户在乌鲁木齐居民区中的“留鸟”种类明显增加,槲鸫、乌鸫、大山雀、灰蓝山雀等这些原本只栖息生存在森林深处或远离人群居住的郊区,但是现在在城市居民区中也常常发现。

  “如果在同一地点持续观测,发现鸟类增多,或者从候鸟变成了留鸟,时间长了就形成代际延续,可能一代一代都会寻迹而来。”马鸣说,随着乌鲁木齐城市内自然环境不断改观,植被、湿地都有所改善,还有足够野鸟觅食的食物,所以在城市中“定居”的鸟类也越来越多。

  “候鸟变成了留鸟,需要的是适宜的天时地利人和。”马鸣介绍,引起鸟类迁徙的原因很复杂。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把迁徙看作候鸟的一种本能,这不仅是遗传和生理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也是对外界生活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尤其与气候、食物和栖息空间等必要生活条件有着密切关系。

  “也就是说,因为留鸟终年生活在一个地区,不随季节迁徙,所以要是想得到留鸟青睐,必须要有稳定舒适的栖息环境。”马鸣说,如今,乌鲁木齐持续好转的生态环境能够为候鸟提供更好的栖息和觅食条件,满足候鸟停歇条件的区域也越来越多。另外,人们爱鸟护鸟意识逐渐增强,所以也有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留在城市中栖息繁衍。(记者向雅祺)


  相关报道